谥号和庙号有什么区别

久安好 3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暗香毛丝 2星

共回答了229个问题采纳率:91.8% 评论

1、定义不同:

庙号通常是开国皇帝对血源始祖、得姓始祖或者始封之君的追封。谥号是对去世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2、起源时间不同:

庙号起源于商朝,早在商朝就已设立,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视永远立庙祭祀之意。谥号始于西周,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长短字数不定,或一两字,或二十余字,字数不定。

谥法初起时,只有"美谥";"平谥";没有"恶谥"。善、恶"谥号"则源自西周共和行政以后,即周厉王因为暴政"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等被谥为"厉";另外还有"私谥"。私谥是有名望的学者、士大夫去世之后,由其亲戚、门生、故吏为之议定的谥号,"私谥"始于周末,兴盛于汉朝。

19小时前

29

依旧爱着你 1星

共回答了123个问题 评论

1、定义不同

庙号早在汉朝时期,以及之前朝代,不是每一个皇帝都能够有庙号的,在商朝就有规定“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商朝天子有庙号的就六个,汉朝也是只有七个,非常稀缺的。

但是谥号每个皇帝都会有的,在一个皇帝死了之后,就由大臣、诸侯评价皇帝的功德,并给出赞扬、贬低或者同情的谥号。

比如说皇帝有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就会给上谥,比如说“康”、“文”之类的,但是如果一个皇帝非常不好,就会给出恶谥,比如周厉王,“厉”就是一个非常不好的谥号。

2、庙号和谥号都是随着时间变化,广泛用处也会有改变。

庙号早在汉朝时期非常稀缺,有一些皇帝擅自给出庙号后,后面的皇帝不认,还会将庙号摘掉,所以庙号是非常严格的,比如“文景之治”的汉景帝,就没有庙号。

在汉朝后,每个皇帝不管文治武功,除了亡国之君和短命的皇帝,都有庙号,庙号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唐朝对以前的皇帝更多的称谥号,比如说隋炀帝、汉武帝。

但是唐朝的皇帝很喜欢把谥号加长,这也是为了虚荣,武则天的谥号就不是一两个字的谥号,而是到了四个字以上。

在明朝的皇帝谥号就有17个字,清朝皇帝甚至有20多个字,所以从唐朝开始,更多的是用庙号来称呼皇帝,比如唐太宗、宋太祖。

17小时前

40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9595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