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痛的记忆 4星
共回答了427个问题采纳率:97.9% 评论
一、概念不同
谥号:是指皇帝、妃子、诸侯、大臣或者是地位高的其他人,死后被世人所给的封号。
庙号:只有皇帝或者妃子死后将他们供奉在庙宇之中,以便后人祭拜或供奉。
二、使用范围不同
谥号:使用的范围比较广,门槛比较低。一般就算是大臣也可以使用。皇帝、妃子的谥号一般是由当朝礼冠拟定,皇上给予的;大臣的谥号是由皇帝亲自授予的。
庙号:只有皇亲贵族才能够享用,因为这个规格比较高,普通大臣除非真的太高的功德,否则也不至于到世人立个庙去歌颂他的地步。
三、长度不同
谥号:谥号可长可短,比如历史上谥号最长的皇帝就是清朝的开国皇帝——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其谥号为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居然长达29个字。而且这种谥号中间根本没有停顿和标点,让人很难理解它的意思。其实前面这一长串都是对皇帝的称赞词汇。
庙号:庙号一般比较简便,好称呼。庙号多用“祖”或者“宗”字。
比如上述的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是清朝的开国皇帝,所以被称作是清太祖,有开端开始的意思。在之后的皇帝就只能称作宗,比如唐高祖之后就是唐太宗、唐高宗等等。
21小时前
用心心感受 4星
共回答了460个问题 评论
区别是:定义不同、起源时间不同、使用的时间不同。
1、定义不同:
(1)庙号是开国皇帝对血源始祖、得姓始祖或者始封之君的追封。
(2)谥号是对去世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2、起源时间不同:
(1)庙号起源于商朝。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视永远立庙祭祀之意。
(2)谥号始于西周,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长短字数不定,或一两字,或二十余字,字数不定。谥法初起时,只有美谥、平谥,没有恶谥。善、恶谥号则源自西周共和行政以后,即周厉王因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等被谥为厉,另外还有私谥。
3、使用的时间不同:
(1)庙号古代帝王死后,给他在太庙里奉祀时追尊的名号。
(2)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进行评定后,给予褒贬或同情的称号。
19小时前
夢裏花開 3星
共回答了344个问题 评论
区别如下:
一、定义内涵。
1.庙号。庙,是古代祭祀供奉先人的固定场所。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祭祀时,给他们特别起的名号,且都是褒义词。如高祖、太宗、仁宗等。
2.谥号。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和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蕴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二、起源时间。
1.庙号。起源于商朝,是在商朝就已经确立的一种称号制度,一直沿用至清末。庙号不遵从谥法,独立实行。
2.谥号。起源于西周,有严格的谥法内容,大家参照执行。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废除谥法。
在汉代又恢复谥法,且特别重视,并在朝廷设立“大鸿胪”职务,专管王公大臣的谥法。自唐朝逐渐兴盛发展和日趋完善下来,到明清时期就形成了固定的模式。
三、适用对象。
1.庙号。庙号是皇帝专享称号,
2.谥号。谥号的应用比较广,并不是帝王独有,王公大臣和后宫妃嫔都有资格死后得到谥号。除了这些“官谥“”,还有“私谥”,就是一些在民间有社会影响力的人死后,他们的门生、亲戚也可以给予评价,确定谥号。
四、字数数量。
1.庙号。庙号均为两个字,如汉武帝刘彻,庙号世宗,谥号孝武皇帝。
2.谥号。谥号的字数,有1、2、3、4字,也有10几和20多字的。
16小时前
猜你喜欢的问题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热门问题推荐
1个月前3个回答
关汉卿是元代著名的戏剧大师 窦娥冤 救风尘 什么是他的代表作
1个月前2个回答
4个月前1个回答
2个月前1个回答
3个月前1个回答
2个月前1个回答
3个月前2个回答
3个月前1个回答
2个月前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