莪矗嘟茬 2星
共回答了25个问题采纳率:91.6% 评论
灵芝的生产,历史上多以野生为主。60年代我国人工栽培获得成功,推广应用很快,最初以段木栽培为主,现各地普遍用木屑、甘蔗渣等原料进行代料栽培。
灵芝一般营腐生生活,属木腐菌类,但有时也寄生在活树上,因而被视为兼性寄生菌。灵芝对木质素、纤维素等物质有较强的分解和吸收能力,大多数阔叶树木屑、农作物秸秆都可以作为它的培养料。
灵芝属高温性菌类,菌丝在12~36℃均能生长,最适温度26~28℃;子实体在18~32℃范围内分化发育,最适为25~28℃。温度低于22℃,或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1%时,芝盖难以形成,分化成树枝状、鹿角状的畸形芝。子实体发育要求空气相对湿度85%~90%,若低于60%,顶端幼嫩的子实体就会由白色变为灰色,以后很难再恢复生长。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子实体难以形成,灵芝的子实体有明显的向光性,菌柄的先端和菌盖边缘的生长点都是向有光的方向生长,因此可利用光诱导培养出有观赏价值的灵芝子实体。
1.栽培时间
在自然气候条件下,灵芝子实体原基分化的最低温度为22℃,因此栽培季节应安排在出芝时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上的日期,向前推25~30天为制袋期。
2.培养料配方
(1)杂木屑78%、麦麸20%、蔗糖1%、石膏1%。
(2)棉壳44%、木屑44%、麦麸10%、蔗糖1%、石膏1%。
(3)甘蔗渣75%、麦麸22%、蔗糖1%、石膏1%、过磷酸钙1%。
3.栽培方法
灵芝人工栽培主要是获得子实体和孢子粉。以往多采用室内瓶栽,但由于光照不够,子实体色泽较差,近年逐渐改为室外荫棚栽培,主要方式有短段木栽培、袋式栽培等。短段木栽培有熟料与生料之分。北方地区采用短段木栽培较多,南方地区大多是袋式栽培。选用的袋子规格为17厘米×33厘米×0.005厘米聚丙烯袋或15~20厘米×36~40厘米×0.005厘米筒膜。按常规装料,但应注意松紧度,装料过松,前期生长快,后期保水差,营养不足,难以形成菌盖;反之,则透气性较差,菌丝生长慢,出芝迟。如果用棉塞封口,棉塞与培养料应有一定的距离,以免菌丝长入棉塞,带塞出芝,成为畸形芝。
4.管理方法
(1)菌丝生长阶段:接种后将菌袋移入培养室进行发菌,避光培养,温度保持在25~28℃之间,一周后菌丝覆盖培养料表面,并向下蔓延1~2厘米,随后进入生长旺盛期。当培养料表面出现白色或黄白色(见光)小突起的挖磨块,说明菌丝已达生理成熟,可进入出芝管理阶段。在菌丝培养过程中,若室温超过30℃,且室内通风不良,菌丝会出现徒长现象,沿袋内壁上窜,穿过棉塞出芝,从而消耗养分。室内光线过强,会使袋内菌膜过厚,影响出芝。
(2)出芝阶段:当菌丝长满袋,出现瘤状原基时,将袋及时移入栽培场。当原基现出后,应及时拔出棉塞。过早打开袋口,培养料易干燥而形成菌皮,有碍子实体生长;过迟拔除,菌柄易长入棉塞,造成形态不正常,而且容易发生污染。此外,要把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90%以上,并给予散射光照。
原基形成后,经2~3周,即可向上延伸成菌柄,长出袋口,此时温度以25~28℃为宜,保持通风良好,光照充足。如通气不够,菌柄会长出分枝,形成鹿角状畸形芝;光照不足,菌柄细长而弯曲,弯向有光的方向,菌质量不高。菌柄长出袋口1.5~3厘米后,便开始形成菌盖,菌盖生长的方向是沿着水平方向一轮一轮向外生长,直至整个菌盖形成。
(3)覆土:灵芝生物学转化率不高,出芝1~2潮后进行覆土可大大提高产量。具体做法:选择菌丝健壮、无污染的菌袋,脱袋后竖直排列在挖好的哇中,注意袋间留一定的间隔,用沙壤土覆在料筒表面及间隙中,表土厚1~2厘米,用水喷灌哇床3~4次,使菌筒吸足水分,并疏松表层,在适宜温、湿、光、气等条件下,经15~20天又可出芝。
5.采收
当菌盖边缘由白色变黄色,并有少量褐色孢子散出时,表明子实体已成熟,可以采收。采收时连菌柄一齐拔出,然后剪去菌柄下端带有培养料的部分,及时阴晾干,或在40~50℃下烘干,再用塑料袋密封贮存。
8小时前
猜你喜欢的问题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热门问题推荐
3个月前2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3个月前2个回答
3个月前1个回答
4个月前2个回答
4个月前2个回答
3个月前3个回答
3个月前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