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芜了桑田 1星
共回答了173个问题采纳率:90.6% 评论
抗日战争中,中日两国军力根本不在一个维度上,日本对中国的攻击,属于从高纬向低纬的降维攻击。
日本陆军的机械化装备,炮兵、坦克等绝对碾压中国军队,更别说空军和海军。
但在陆战武器上,中国军队尤其是八路军常用的汉阳造,与日本侵略军手里的三八大盖PK,应该还是有得一拼,尤其是在杀伤力上。
汉阳造最早由张之洞创建的汉阳兵工厂即后来的湖北兵工厂从1896年开始生产,仿制于德国的1888式步枪,故又称“88”式步枪。1899年,江南制造总局也开始生产汉阳造。
从1896年投产到1944年停产,中国各个兵工厂大约生产了110万支汉阳造步枪。
三八式因其枪机上有一个防尘盖,和机匣上刻有“三八式”几个字,又被中国军队称之为“三八大盖”,身上也有德国毛瑟步枪的血统,由日本小石川炮兵工厂研究所所长南部麒次郎,在明治天皇三十八年,即1905年研制成功,故日本人称其为三八式。
1907年,三八式开始量产,随后成为日本军队标配,到1910年全面换装。
从技术参数上看,汉阳造与三八式相差不是很大。
汉阳造口径7.92毫米,全长955毫米,不含刺刀全重3.166公斤,枪管长442毫米,枪口初速639.78米每秒,有效射程300米。
三八式口径6.5毫米,全长1275毫米,全重4.1公斤,枪管长797毫米,枪口初速765米每秒,有效射程460米。
汉阳造的有效射程300米,小于三八式的460米,且射击精度上不如三八式,但其所使用7.92毫米口径子弹的杀伤力却绝对碾压三八式,几乎是一打一个窟窿。
其实平心而论,三八式强大的杀伤力是工艺设计上的一种缺陷,是在设计中误打误撞形成的。由于当时中国兵工厂制造枪械的工艺不够精细,汉阳造的弹道不够稳当,有些摇晃,射出去不直。
子弹打出去后,一直处于摇晃飞行状态,准头不够。但只要打中敌人,子弹就会在敌人人体组织里面乱飞。表面上看是打了一个眼,实际上却由于子弹在身体里乱窜,形成的却是一个大窟窿。这样一发子弹下去,就是一个血窟窿,根本止不住血。
12小时前
猜你喜欢的问题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热门问题推荐
1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3个回答
4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4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3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