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的小故事

低俗王 4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腼腆先生 4星

共回答了435个问题采纳率:90.5% 评论

“百善孝为先”是指在众多美德中,孝道被视为最重要的美德。下面是一个关于孝道的经典小故事:

相传,春秋时期卫国公子奚仲,在一次远游途中不幸遇水溺亡。他的好友介子推得知这个消息,为了寻找奚仲的遗体,不惜割肉喂鹰、殉葬良友。介子推的忠诚感动了天地,奚仲得以复活。而恰好是在这个时候,秦始皇统一六国,国泰民安,人们开始更加重视孝道。

这个故事传颂了忠诚、友谊和孝道,表现了人们在追求美好品质的过程中,孝道被视为最为重要的美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被视为衡量一个人品行的重要标准,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品行和行为会影响到周围的人,甚至影响到整个国家。在新时代,我们应继续弘扬孝道,让美德传承,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14小时前

19

旧人坟 2星

共回答了218个问题 评论

孝顺故事:子路借米孝敬父母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孝顺故事:包拯辞官回乡赡养双亲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以前我们熟知的包拯是铁面无私的代表,从此则小故事可以看出,包拯包大人还是一位不择不扣的孝子。
孝顺故事:黄香为父夏驱蚊冬暖被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孝顺故事:孝之代表—李密
孝的代表就是李密,体现在他给晋武帝的《陈情表》。辞语恳切,委婉动人。《陈情表》以侍亲孝顺之心感人肺腑,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影响深远。文中的一些词句如“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等,直至今天人们还经常引用。李密在祖母去世服期满后出仕。在任温县(今河南温县)县令时,政令严明,政绩显著,刚正见称。过去,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苛求供给,当地人民以此为患。李密到任后,中山诸王进过境仍苛求如故。李密以理力争,使诸王过境不敢苛求,为百姓办了件好事。李密本望到朝廷任职,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由于朝中无人推荐,最后只做了汉中太守,一年后罢官归田。后病卒,终年六十四岁。

12小时前

15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9595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