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主要习俗

赞咱美 1个月前 已收到9个回答 举报

語華小雪 1星

共回答了19个问题采纳率:94.4% 评论

主要习俗有: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还有香桥会、接露水、拜牛郎织女、斗巧、乞求姻缘等.

七夕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等。它源自星宿崇拜,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农历七月初七晚上举行,故名“七夕”。

16小时前

19

陪着你哭泣 2星

共回答了298个问题 评论

1 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主要习俗包括牛郎织女的传说、看牛郎织女星、放烟火、挂七夕的花等。
2 七夕节的主要习俗来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讲述了一对相爱却不能在一起的仙侣,只有在每年的七夕才能相会。
因此,七夕节也被称为“中国情人节”。
3 除了传说和象征意义外,七夕节还有一些实际的习俗,如放烟火、挂七夕花等,这些都是为了庆祝这个节日,增加节日气氛,让人们感受到浓浓的爱情氛围。

14小时前

13

似牛郎织女 4星

共回答了467个问题 评论

1 主要习俗是情侣约会和表达爱意。
2 七夕节源于中国古代的牛郎织女传说,因此情侣们在这一天会选择约会,表达彼此的爱意。
3 除了约会,七夕节还有很多其他的习俗,比如放烟火、写情书、赏月等等,这些都是为了庆祝这个节日和表达爱意。

11小时前

28

蔷薇咒怨 4星

共回答了497个问题 评论

七夕节的习俗有:祭月、穿针乞巧、种生求子、为牛庆生、晒书晒衣、拜织女、拜魁星、吃巧果等。

1、祭月:古时女子多有祭拜月亮的习俗,在传统文化里,月亮始终是女子的祥瑞。她们常常对月祈愿或倾诉心事。先人于朔日祭月,本身就是一种乞求繁衍生息意愿的反映,盖因月之盈长暗喻了长生与兴旺。

2、穿针乞巧: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即七夕节(乞巧节),根据传统,凡间的女子要当庭布筵,虔诚跪拜织女星,乞求保佑自己心灵手巧,乞求智慧和精巧女工技艺。 七夕之夜,女子手执五色丝线和连续排列的九孔针(或五孔针、七孔针)趁月光对月连续穿针引线,将线快速全部穿过者称为“得巧”。

3、种生求子:在节日前利用若干种植物,如小麦、 绿豆、小豆、豌豆等,放在器皿浸水,生芽数寸后,于七夕即日用红蓝彩线束扎起来,作为一种得子得福的象征。还用蜡塑各种形象,放在水上浮游。

4、为牛庆生: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贺牛生日”。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5、晒书晒衣:《杨园苑疏》记载,汉建章宫有太液池,池西有汉武帝之晒衣阁,每到七月初七,宫女必登楼晒衣。此当为七夕晒衣之缘起。

6、拜织女:汉族岁时风俗,每年七夕节举行。汉族民间传说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和朴素的审美情趣。

7、拜魁星:农历七月初七,俗又称“魁星生日”。“ 魁星”系 北斗一 星宿名。汉族民间谓“魁星主文事”。 闽东一带读书人崇敬魁星,仅次于 孔子,于“七夕”更有“拜魁星”之俗。

8、吃巧果: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的传统七夕节。为了“乞巧”,有七月七吃巧果的习俗。巧果其实并不是水果,而是用面粉或者米粉制作成的油氽点心。

7小时前

36

被盗取得爱 2星

共回答了80个问题 评论

关于七夕节的风俗习惯有节日活动的习俗,祭祀习俗和应节食品的习俗——古人以乞巧、赛巧作为节日之活动,以喜蛛应巧、对月穿针、兰夜斗巧等活动作为女子的活动。男子则是以祭拜魁星而乞文。

七夕节的祭祀习俗里还有拜床母、七巧贡案、种生求子等。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则将这一天作为七仙女的圣诞。

广东有拜七姐——玉皇大帝的第七个女儿。福建闽南、浙江温岭和台湾等地则称为拜“七娘妈”。在祈福活动中,七夕节里有结红头绳、储七夕水和祈求姻缘的传统。结红头绳是为了保佑孩子健康长寿,储七夕水是为了治疗烫伤、去除疮毒等。

2小时前

13

殺獁特阿特 4星

共回答了41个问题 评论

1 送情人礼物、表白爱意
2 因为七夕节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人们会通过送礼物、表白爱意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3 在七夕节这一天,人们还会在家中摆放桂花、菊花等花卉,同时还会赏月、吃乞巧果等传统习俗。

24小时前

30

楓葉獨戀 4星

共回答了439个问题 评论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传统民间重要的节日之一。七夕节这一天,中国少女主要活动有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种生求子、供奉“磨喝乐”、拜织女、拜魁星 、晒书·晒衣、贺牛生日。

        月下盟结,穿针引线

  胶东地区,有祭拜七姐神的习俗,年轻女子常喜欢在七夕节着新装,聚一堂,月下蒙结七姐妹。有的还唱“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姐下天堂。不图你地针,不图你的线,光学你的七十二样好手段。”还竞赛穿针引线,争得巧手之名。

  漂针试巧

  七月七日,为“女节”。少女咸以盂盛水向日,中漂针,照水中之影,以试巧,复陈瓜果,争相“乞巧”。

  种巧菜作巧花

  山东荣城有二种活动,一种是“巧菜”,即少女在酒杯中培育麦芽,一种是“巧花”。也是由少女用面粉塑制各种带花得食品。

  结扎巧姑 种豆苗青葱 占卜巧拙 穿针引线剪窗花

  陕西黄土高原地区,在七夕节的夜晚也有举行各种乞巧活动的风俗,妇女们往往要结扎穿花衣的草人,谓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还栽种豆苗、青葱,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葱,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来占卜巧拙之命,还穿针走线,竞争高低。同时还举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动。

  净水视影定验巧拙

  江苏一带的乞巧活动是取净水一碗于阳光下曝晒,并露天过夜。即捡细草棒浮于水中,视其影来定验巧拙。也有许多青年女子采用小针看水底针影来应验智愚的。其他地区的汉族也多采用这种方式来应验巧拙智愚。

  用蜘蛛乞巧

  浙江、安徽等地用蜘蛛乞巧的方式:在小盆或小盒中放入蜘蛛,次日晨看其结网地疏密来定巧拙。如果蜘蛛还在瓜果上结网,也意味着智巧的到来。及以小蜘蛛贮盒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少。

  接露水 浙江农村,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种生求子

  种生求子是七夕节中旧的习俗,实际上是信仰之一种。在节日前利用若干种植物,如小麦、绿豆、小豆、豌豆等,放在器皿浸水,生芽数寸后,于七夕即日用红蓝彩线束扎起来,作为一种得子得福的象征。还用蜡塑各种形象,放在水上浮游。

  树液洗头发花草染指甲

  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喜欢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传说不仅可以年轻美丽,而且对未婚的女子,还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数女子与儿童们,在节日娱乐中的一种爱好,也与生育信仰有密切的关系。

  七夕储水 红头绳七个结

  广西某些地区有七夕储水的习俗,认为双七水洗浴能消灾除病,体弱多病的孩子,也常在此日将红头绳结七个结,戴在脖子上,祈求健康吉祥。

  吃巧食

  七夕节的饮食风俗,各地不尽相同,一般都称其为吃巧食,其中多饺子、面条、油果子、馄饨等为此节日的食物。吃云面,此面得用露水制成。吃它能获得巧意。还有许多民间糕点铺,喜欢制一些织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出售时又称为“送巧人”,此风俗在一些地区流传至今。

17小时前

35

爱上一匹 3星

共回答了368个问题 评论

七夕节是中国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又名乞巧节、女儿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1]在秦初,七夕还是禁忌日。到了西汉时期,七夕逐渐成为了良辰吉日,并且流行穿针乞巧等风俗。魏晋南北朝,“乞巧”之举成为普遍的节俗活动。隋唐是七夕节大发展时期。宋代的七夕节则更加受到民众的重视,当时还出现了专卖乞巧用品的集市“乞巧市”。而明清两代民间过七夕节更加普遍。[2][3]

七夕节的主要习俗是乞巧活动。包括穿针乞巧、喜蛛应巧、守夜许愿、曝书、晒衣等风俗。[1]在食俗上有吃巧果、食巧饭等风俗。[2]

七夕节不仅注重家庭伦理、夫妻忠贞、乞巧、祈福、成人礼,还包括关爱生命、保护弱势群体等诸多关爱社会的内容,有丰富的文化元素,积极的价值观取向。[4]七夕节还传播到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地,对这些国家的民俗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 2006年5月,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2008年,西和乞巧节民俗入选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6]2011年,石塘七夕习俗、天河乞巧习俗入选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等。[7]

9小时前

49

已经学会笑 4星

共回答了446个问题 评论

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是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在古代,乞巧节活动的主要以单身女性向织女星乞求智巧为主,所以这一天又叫“乞巧节”。“七夕”节这天,情侣通过互送礼物表达爱意,有些年轻人特意选择在七夕节领证,手牵手步入婚姻的殿堂。目前,在广东、甘肃等地仍保留着当地特有的乞巧民俗,如吃巧果、看七娘戏、染甲沐发等。绵延千年的七夕佳节,不仅承载着先民对幸福的诉求,更是中华民族勤劳美德和劳动智慧的集中体现。尽管在不同年代、不同区域,但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风俗传统。

1小时前

13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9595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