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乍如丝 3星
共回答了396个问题采纳率:91.4% 评论
首先影片改编自琼·莱斯利的同名小说,半虚半实地描摹了一场维多利亚时代的神秘失踪案,极尽离奇诡谲之能事,曾一度使澳大利亚被无数拥趸们臆想为座落于南半球的“神秘桃花源”;而影片中的圣瓦伦汀日亦神奇地演变为驴友们“以身试险”的冒险日。
人说《悬崖上的午餐》实则是“一顿午餐引发的悲剧”,或而有调侃之味,却至好地笼络了其整体的内涵。想及有人曾称冯小刚的《夜宴》为“晚饭”,那番恶搞则多少有点挑衅的嫌疑了。所幸,本片有一个引人遐思的片名,那“悬崖”与“午餐”的双重诱惑,亦曾为我着迷多时,恍若历经一趟气朗风清的野游,唯是纯粹的“众乐乐”之行。断然想不到的是,一顿郊野悬崖上的午餐竟而异变为一场关涉神秘主义的骇人言说。而这一切,都契如澳洲阳光下恣意绽开的神秘之花;那一帧帧底色发亮的油画,便在这轻彩淡墨的神秘臆想中兀自隐现出绝望而狰狞的一面。
关于影片中的“神秘主义”,则多少带有一种强烈的疏离感,使我一度看到伯格曼《呼喊与细语》中的影子;而关于女性的沉默与歇斯底里,就像一面多棱角的镜子,我亦同样在《悬崖上的午餐》中看到了这面一半沉默一半癫狂的多棱镜。无独有偶,我亦不由地念想起索非亚·科波拉的《处女之死》,同样彰显出一股桀骜的神秘主义色彩。纵观此三部影片,其中对于女性主义的诠释,确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并无关乎三者在影史上的地位优劣。
再看本片的人物着装设计,同样与索非亚的《处女之死》异曲同工:白色的丝质连衣裙,质地松软柔滑,一如年轻女子的纤柔之心;而裙摆上的碎花,又恍若女子内心细密的梳齿,仿佛隐遁柔软中的一丝坚忍。而着眼于两部影片的整体色调来看,亦都呈现出一股清澈而凛冽的禁欲色彩,这不仅体现于女子群像的白色调建构,还同样彰显于外围空间的硬性管束。由是,《处女之死》中的那栋房子兀自异变为关涉亲情的“牢笼”;而《悬崖上的午餐》中的那所女子学院则异化为禁闭的“修道院”,即便那趟野游,亦并不是去领略广袤的自由,而是遁身于逼仄的悬崖边,一如既往地去吃一顿戒律清严的午餐。
于是,《悬崖上的午餐》更像是一场黑鸦鸦的噩梦,而不仅仅是一顿午餐。回想那架设于悬崖上的虚无之地,就像是一串神诡的字符,吞噬了太多曾被人尊奉为神谕的“精气神”。而试想那陷入神秘失踪案的三位女子,她们的消失究竟隐示着什么呢?抑或她们从来不曾真正存在过?抑或所有人其实都已消失?
本片的黑管配乐极具澳洲风味,那尖锐的啸叫声,就像一把把锋利的匕首,刺过洁白的裙褶。那些置身于悬崖上的女子,兀自看到群集的鸦雀和浓密的云团,恍若窥探到一束异域中的野性之光。那些为时代所禁欲的命数,一道抽离开非自由的峡谷,至终遁身于细狭的裂缝中。我亦才明白,一个时代的变态之处正在于,开阔处异化为非自由之地,闭狭处却兀自爆裂出细小而野性的自由。
3小时前
猜你喜欢的问题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热门问题推荐
3个月前3个回答
2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3个月前1个回答
2个月前2个回答
3年前2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2个回答
3年前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