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恋残枼 3星
共回答了360个问题采纳率:97.3% 评论
打千是清代男子下对上请安时所通行的礼节,施礼者左膝前屈,右腿后弯,上体稍向前俯,右手下垂,这是一种介乎作揖和下跪之间的礼节。
这种礼节原本是清代满族特有的礼节,被称作“打千儿”,是旧时的敬礼。
满族注重礼节,小辈对老辈是三天一小礼,五天一大礼,即每隔三天要给长辈请安,隔五天见了长辈要“打千”,这“打千”的礼节非常奇特。
男人打千时要哈腰,右手同时下伸,左手扶膝,像拾东西的样子;女人打千时要双手扶膝下蹲。
亲友相见,不分男女,都行抱腰接面的大礼。
随着清军入关以及统治中原,这种礼节便开始渗入汉族礼仪之中,尤盛行于北方。
相见时,男女皆一足跪,一足着地,垂手近踝关节。
后来演变为男子屈膝口称给某人请安;女子则蹲身以为礼。
打千源自满族礼节,那么还有哪些请安的礼节? 请安是旧时的一种问候礼节,也就是问安,是卑幼对尊长起居的问候、问好。
古人讲究礼仪,对父母尊长要早、晚请安,远别和回归时的请安更为隆重。
古人请安问好往往是拱手高举,自上而下的相见礼,即“长揖”,这是不分尊卑皆可使用的礼节。
除了“长揖”之外,较为重要的请安礼节还有“拜”、“叩首”等。
长跪、弯腰,垂手直至地为“拜”,拜时,头低垂至地,并略停留,叫“稽首”或“叩首”,俗称“磕头”。
官场上的请安较为正式和繁琐。
宋代下级参见上级,就在堂上列拜,又有“趋庭”之仪,就是碎步疾行通过庭院,以表示敬意。
当然顶头上司是用不着回拜的。
但同级官员相见,是要对拜行礼的。
明代官员相见,仅揖拜行礼。
大小衙门官员每日见长官行揖礼,见副长官行肃揖礼(直身推手)。
老百姓请安,则相对简单得多。
一般是幼者向长者行礼,子孙弟侄甥婿等晚辈见尊长、学生见老师、奴婢见家长,一般只是行揖礼,久别不见会四拜行礼。
其余亲戚久别行二拜礼,近别行揖礼。
9为什么古代大臣称皇帝为“陛下”呢?用陛下称呼君主的现象,在战国已经出现。
那时也可称君主为“足下”,如《战国策?秦策三》载范睢写给秦昭王的信中,有“望见足下而入之”之句,南宋初年鲍彪注曰:“不斥王,故指其足下之人,犹陛下也。
”后来,足下之称用于同辈,对君主只称陛下。
称君主为陛下的原因,东汉末年蔡邕在《独断》卷上解释得很清楚:汉代天子的正号是“皇帝”,自称为“朕”,臣民呼之为“陛下”。
“陛”是登堂入室的台阶。
天子坐朝,有近卫之臣持兵器列于台阶两侧。
群臣与天子交谈,不敢直接对天子说,就呼唤站在台阶上的人请他转告,这叫“因卑达尊”。
这样的词,还有“足下”、“左右”、“执事”、“从车”等。
“足下”、“左右”之类的称呼,在日常生活中,一直沿用到五四以后。
鲁迅写信就常常称人“××足下”、“××左右”,如在1931年写给许寿裳的信中就称他为“季黻吾兄左右”。
季黻是许寿裳的字,意思是:我不敢直接对老兄您说话,只能让您左右的侍从之人代为传达。
至于许寿裳身边有没有侍从,则是另外一回事了。
13小时前
猜你喜欢的问题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热门问题推荐
1个月前1个回答
3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3个月前2个回答
2个月前2个回答
1个月前4个回答
3个月前1个回答
3个月前1个回答
3年前2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