噯腰認眞 3星
共回答了328个问题 评论
有三点因素
第一个是教育的问题。宋江从小学习并影响他的是儒家思想,这种思想是每一代皇帝巩固自己地位而对下人实行的一种在思想上的限制。虽然宋江被朝廷一直压榨欺负着,但是他的心里还是觉得皇帝是真正的领袖。就算是多么的昏庸无道,他还是觉得要忠心耿耿的为朝廷效命。在他杀了阎婆惜之后,一直都避开了追查逃亡在外,可是在收到父亲回家的消息以后,就算是会被抓,他还是选择了回去。
就算是曾经写过反诗,但诗中也写的都是关于自己内心的忧郁,并没有想要说朝廷怎样。再到后来,宋江上了梁山以后,巩固了地位。就向朝廷下手了,可能这个想法从他上山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只是为了等到一个合适的时机。
第二个是性质的不同。方腊拥有的是一个农民起义的一个军队,他们在人民的心中是得到很高的认可的。但是梁山的这些人与他们不同,虽然都说是好汉,但他们做的一些事情与土匪其实是大抵相同的,有一些百姓心里对他们还是不怎么支持的。宋江这样做,可能也是想让自己的兄弟,通过朝廷得到人民的认可,从而进一步的实现自我价值。可却不知道这一决定,让他们走向了死亡。
第三个是统治的不同。虽然都是因为起义建立的一个团队,但是方腊和宋江两人的统治与管理模式非常的不一样。方腊把他的部队统治的像一个十分完善的政教团队,他们有思想,有将士,也有一个领导者,是一个还比较系统的结构。但是梁山上的人不一样,看起来非常的团结,但实际上每一个人的心里面都有自己的小心思,甚至还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发生争执。
从被招安了这一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来,梁山上的统治其实是不完善也管理不起来的。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厉害,觉得不应该臣服于他人。而方腊的队伍中有很强的一个阶级观念,他们分等级来管理,但是梁山上的关系和管理大多靠情义来维持。
其实宋江在作出这个决定时,还没有完全的看清朝廷的性质。想用自己的力量来改变这个局面,根本就是不存在,也不可能的。
17小时前
訫知肚詺 4星
共回答了470个问题 评论
我是清风醉史,我来回答此问题。
关于这个题问,我想从两个方面来回答:
一、小说《水浒传》中
在小说中,梁山义军越战越勇、形势一片大好的局面下,接受了朝庭的招安,整编成赵宋王朝的军队。把一直竖起的“替天行道"大旗,改为“顺天护国",充分显示了以宋江为首众好汉的思想转变,由匪到官,光宗耀祖。
接下来受诏大破辽军,攻取幽云众州县,兵围燕京,轻而易举打得辽主请罪投降。班师回国后又奉旨平定田虎、王庆起义。
这时,江南方腊起义,大宋皇帝下旨,让梁山军前去平叛。此时,怎能不去?
梁山众人接受诏安图得是什么?还不是身份的转变,已经接连立下攻辽和国内平叛两项大功,转眼高官厚禄就在眼前了,绝不会再去和南方的“匪类"再有牵扯,更不会联合方腊一起反叛的。
原本信心满满,认为很轻松就会拿下的方腊,使得梁山军损失惨重,虽然最后活捉了方腊,但回京后,也只剩下27名头领,朝庭见梁山军再无危害,在封官后,设计杀害了卢俊义和宋江,至此,再无梁山!
二、真正历史中
《所安遗集》记载:“宋之为人,勇悍狂侠"。
真正的历史上宋江确有其人,不过只是危害地方的“巨寇",聚集起来一起打家劫舍、杀富济贫的亡命之徒最多时也就几百个。
《宋史•张叔夜传》记载:“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被地方官府的民勇、捕快追得到处流窜,最终被海州知州张叔夜带领衙役、民壮千余人设伏全歼。宋江等人从没在梁山聚义过,也没打过辽兵,更没征过方腊。
说起之后的方腊在南方聚众十万起义,攻略州县,引起大宋朝庭的恐慌,最后被童贯率领精锐大军,千辛万苦才剿灭。
结语
由此看来,宋江寇比之方腊匪实力差距太大,说实话,即使宋想去联合方腊,方腊也看不上他,二者不是一个档次的。
11小时前
亡情葬愛 2星
共回答了65个问题 评论
宋朝的很多兵来源都是囚犯,流民,强盗,山贼等等,水浒传里也有很多人是犯罪然后刺配充军的,比如经常听到“你这个贼配军”。好男不当兵,好女不嫁军就是那个时候流传的。所以他们去招安也是很正常的,宋江自己官当的好好的,一不小心犯法,才被迫当了梁山好汉的,现在手底下有这么多人的本钱,去诏安,朝廷还会亏待了他?
再有就是自古以来政府,军队和土匪强盗就是势不两立,土匪是一定要打的,还会一直打。梁山能打赢几仗,那就能一直不败吗?梁山最多也就是几万人马,而宋朝可有几十万军队,而且都是正规军,天天打就会吃不消的,然后被官兵剿灭,死后还留下个土匪强盗的名声。所以宋江早就想到这一点,才会朝招安的方向发展的。
6小时前
猜你喜欢的问题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热门问题推荐
3个月前2个回答
3个月前1个回答
3个月前1个回答
2个月前1个回答
2个月前3个回答
1个月前4个回答
3个月前2个回答
3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