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厢古镇名字来历

聊以自嘲 3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李宁树叶子 3星

共回答了350个问题采纳率:95.9% 评论

据《城厢镇志》云:“宋元时期,实行厢坊制度,城内称坊,城郊称厢。城厢之名实由此始。”又见王祖畬《太仓州志》云:“合城内外,谓之城厢。”据此可知,在明弘治十年(1497)太仓建州时,城厢已经成为一个独立行政区域,且为州治所在地。至雍正二年(1724)太仓州升为直隶州,统辖崇明、宝山、嘉定、镇洋四县,其中太仓州和镇洋县同城而治,这“城”,便是城厢镇,这样的局面一直维持到1912年。随着辛亥革命将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推翻,太仓州和镇洋县合并,始称太仓县,继称太镇,又称太仓州,而城厢镇还是城厢镇。

民国18年(1929)城厢镇的行政区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镇而四分,城中设立四镇,分别为:泰昌、笔峰、海宁、鼓楼。这四个镇名均与太仓史迹有关。泰昌,无疑是以“太仓”的谐音而来;笔峰,则为文庙边上的笔峰山而得;海宁,是取了已毁的海宁寺之名(寺早毁,遗址在今弇山园内);鼓楼,原在盐铁塘畔,也是一处胜迹。

这四个镇的镇界分别为:泰昌镇自大东门(太仓解放时解放军炸开城门首先从东门而入,20世纪50年代所有城墙均被拆毁)起至飞云桥(老城厢镇东区原有南北向河流名东港,上有飞云桥,如今河流已被填没,从而筑成东港路,河既没有,桥梁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飞云桥成了一个历史地名)。笔峰镇自飞云桥西堍起至鼓楼桥(即今卖秧桥)东堍。鼓楼镇自大北门起,出北巷(北巷即北濠弄),朝东至鼓楼桥西堍。海宁镇自北巷西口,朝西至大西门。此时“城厢镇”这个地名实属名存实亡

这4个镇的镇名维持了6年。民国24年11月,撤并4镇并且更名为弇东、弇中、弇西3镇,镇名出自明代大文豪王世贞的私家园林弇山园。各镇的区域范围也作了相应的调整。弇东镇以飞云桥为起点,东至大东门,南经长安桥(在今新华东路停车场处,又名毛公桥),穿樊泾村至郡庙,西连弇中镇,北经东港直线至城角。弇中镇东接弇东镇,西至鼓楼桥,南至九庙前东河沿连南水关,北抵盐铁塘东河沿至北水关。弇西镇东接弇中镇,西至大西门,南至九庙前西河沿至南水关,北至盐铁塘西河沿至北水关。

又过了11年,在民国35年10月,弇中镇撤并入弇东镇,弇西镇予以保留,其镇界为:弇东镇自北水关经盐铁塘直至南水关,盐铁塘以东为弇东镇,弇西镇界不变。

这一次撤并时间相当短,至翌年3月,并弇东、弇西2镇以及4厢为城厢镇,城厢镇地名自此恢复。当时的镇界为:城厢镇辖城内全部。东出东大门,经桑园街(现已湮没无存)至界牌桥(位于东郊村东亭组和西亭组之间,跨老半泾),北至沪太路与半泾乡交界为东厢。南出大南门至老浏河,西至锡沪路与蓬新乡交界,东至半泾河与半泾乡交界为南厢。西出大西门至吴塘,北至昆太路与湖川乡交界,西至昆山塘,与昆山接壤为西厢。北出北大门至彭江泾与毛市乡交界,西至古塘转盐铁塘达杜家桥,东以半泾为界为北厢。所谓东厢、南厢、西厢、北厢,即东郊、南郊、西郊、北郊在过去的叫法。

14小时前

31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9595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