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菇的种植技术

汾閞後哋沵 4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天依耐沵 4星

共回答了406个问题采纳率:91.9% 评论

展开全部

(1)棚式花菇栽培技术

花菇是普通香菇中的“珍品”,而今国内外市场对花菇的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反季节的保鲜菇,市场供不应求,前景看好。但要想种好花菇必须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菌种与人为调节管理相结合起来十分重要。

① 菌种的选择(根据海拔高度)

a、海拔600米以上的中高山区选用135-1,菌丝生长180-240天,中温偏底。

b、海拔600米以下的低山区选用939或9015等品种。

②花菇生长所必须的条件

a、营养:花菇生长所需一定的氮源与碳源,氮主要;来自于麦麸和米糠,碳主要来自于木屑与糖,此外还需要一定的微量元素。一般制袋前的c/n为40-70/1,制袋后为20-30/1,氮不能太多,否则菌皮厚不易出菇。

b、温度:

〈1〉、阶段(菌丝生长阶段):一般在5–30均可生长,最适宜在24–26,低于18或高于28菌丝生长缓慢,高于322小时菌丝就会死亡。

〈2〉、阶段(出菇阶段):一般8–22,最适12–16,如果温度超过22,则菇长的快,盖薄、柄细、易开伞,并且营养消耗大,产量低。

〈3〉、积温:不同的花菇品种都需要一定的有效积温的积累后才能出好菇,若有效积温不够,则出菇会无规律、畸形或推迟出菇,影响产量。

〈4〉、温差:转色完整并达到有效积温的菌袋必须有一定的温差刺激才能出菇,急聚温差对出菇特别有利。如:cr04为3-9,939为8-12,135-1为9-15。

c、湿度:

〈1〉、菌袋含水量:一般为52-58﹪,若含水量大则易污染,反之则菇质量差,产量低。

〈2〉、:A、阶段为50-60﹪B、催蕾阶段为80-90﹪C、催花阶段为55-70﹪。

d、空气:香菇菌丝需要一定的氧气才能正常生长,若缺氧则菌丝弱,严重则菌丝死亡,出菇棚内如缺氧则菇柄长、盖小易畸形,所以香菇的与阶段都必须保证培养室与菇棚内空气新鲜。

e、光照:

〈1〉、营养生长前期无需光照,原基形成期需要少量的散射光,菌棒转色阶段需适量的散射光以促菌棒转色。

<2>、阶段:应根据花菇不同的生长时期灵活调节,以促进花菇生长.

f、PH值:一般为3.6-7,最适为4.5-6,千万莫用石灰代替石膏.

③菌袋生产前的准备

a、木屑的选择:以柞木、槐木为最好,桦木、山杨、柳木次之,用机械粉碎为直径0.5-0.8CM的片,若用细木屑则不超过20﹪,否则过多会影响质量与产量。

b、培养室:要求干净,能保温、通风,接种前3天打扫干净消毒后备用,每平方米可放80-120-袋。

c、接种室:在培养室内搭建,用塑料棚扣起,高不超过2米,长度以袋数而定,必须密封。

d、灭菌灶:可采用常压灭菌,只要能使袋内温度达到98以上则灶型可灵活调节。

e、配方与所需材料:

〈1〉、配方:干木屑78﹪,麦麸20﹪,糖1﹪,石膏1﹪。如用规格为17×5的耐高压聚氯乙烯袋,以千袋计算为:干木屑2000斤,麦麸400斤,糖20斤,石膏20斤。

〈2〉、器材:装袋机、菌袋、酒精、套袋、接种桌、棉花、气雾消毒盒等。

④制代过程及发菌的管理

a、配料:含水量在52-58﹪,可在拌料前用总需水量的30-40﹪进行预湿,闷堆以利于木屑软化,

b、拌料:先把木屑平摊在水泥地或砖地上,高度在50CM左右,再把麦麸和石膏分别均匀地撒在木屑上,干拌料2遍,最后加入糖水拌2-3遍,使料均匀含水量达到52-58﹪左右。

c、装袋:料袋一定要装紧,袋上出现白线方可,袋口绑紧不能漏气,检查破孔后用胶带贴上。

d、灭菌:灭菌的好坏关系到栽培的成败,一定要在袋内的料温达到98以后保持13-14小时,停火后在闷1-2小时方可出灶,出灶时检查破孔并用胶带贴上。

e、接种:当袋内料温降到30以下时方可接种,把所需的物品及工具放入接种棚,用气雾消毒盒按5G/㎡进行消毒(接种室一定要密封),熏5-6小时后方可接种。

〈1〉、处理菌种:工具消毒后去掉菌种上部的老化的菌皮和菌丝。

〈2〉、打孔人员对菌袋消毒后进行打孔,然后接种人员立即进行接种,菌种高于孔面0.,接种完毕套上外套袋,原地摆放整齐,以接好菌种的料袋勿远距离搬运。

f、发菌的管理:

〈1〉、菌丝直径达后倒垛,挑污染袋,打开套袋口以补氧。

〈2〉、菌丝直径达后去掉外套袋,根据温度适当的改变堆型,同时进行刺孔补氧。

〈3〉、菌丝将发满袋时,堆型变为两袋井叠,适当的增加散射光,促进原基的形成。

〈4〉、菌丝发满袋,原基达三分之二时进行刺孔增氧。

〈5〉、菌袋转色后勿产生较大的温差、震动与强光刺激。

总之,发菌的管理应根据菌种的特性灵活调节温度、湿度、空气、光照,促使菌丝正常生长,最后达到生理成熟,菌棒变为棕褐色。

g、菇棚的搭建

〈1〉、荫棚:高度在3.2-3.8米,棚顶用草帘或树支等遮荫。

〈2〉、菇棚:选择在地势高无污染,靠近水源的地方,高1.8-2米一般用六层架。

⑥花菇的出菇管理

a、花菇的自然形成条件

〈1〉、菌丝生理成熟

〈2〉、光照充足

〈3〉、出菇场地干燥

〈4〉、通风条件好

〈5〉、春秋花菇多。

⑦花菇的出菇管理

a、菌袋入棚的要求:菌丝生理成熟并达到有效积温,转色完整,外界气温适宜。

b、催蕾:菌袋入棚后应提高空气湿度达到80-90﹪,拉大10以上的温差。

c、割口出菇:菇盖直径达1-1.5CM左右应适时割口,选择菇型好的一面留6-8朵,剔除多余的菇蕾。若春季出菇,菌袋应上下调节,以利于出菇整齐。

d、催花:

〈1〉、温度的调节:当菇盖直径达2-2.5CM时应增加光照,拉大温差,温度保持在12-18。

〈2〉、湿度的调节:降到60-70﹪,使菌棒保持内湿外干。

〈3〉、风及光照的调节:

1)幼菇破袋至菇盖直径达2CM时,勿需通风,增加光照,拉大温差。

2)菇盖直径达2CM以上时,应降低空气湿度到55-70﹪,晚通风降湿,一般两天左右菇盖可出现裂纹。

3)菇盖达3CM仍未出现裂纹时,则应加大光照及通风量,降低空气湿度,促使花纹早形成。

4)花菇裂纹出现直至采收,勿向菇体喷水,否则花纹会变浅、变褐或消失。

e、花菇的采收、休菌、补水

〈1〉采收:原则达到收购标准后及时采收,勿漏采。采收时应捏住菇柄左右旋摘,别碰伤小菇蕾,采后应轻拿轻放,及时送到收购点,勿使菇脱水或变色。

〈2〉休菌:采过一茬菇后要清除菌棒上的菇脚及残留的污染点,停止喷水,减少光照及温差,恒温培养菌丝,直至被采穴出现白色菌丝或轻微转色,一般需7-10天。

〈3〉补水:

1)、注水:A、用注水针:可用小水泵带多条注水针B、利用高位水自然压力注水。

2)、浸水:用铁棒在菌棒中间串个洞或用铁钉在菌棒上刺一些孔,然后放入水池内摆好用重物压住补水。

总之,注水或浸水时水温要低,时间的长短应根据菌棒的质量而定,第一次补水可补到制袋时的原重,以后逐次降低,防止补水过多造成烂筒。补水后的出菇管理同上。

21小时前

12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9595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