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话 2星
共回答了74个问题 评论
将君臣、父子、夫妻六者搁一起,是孟子和韩非子,孟子: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好似没有现代人解释的“三纲五常”之意。韩非子:“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天下治;三者逆,天下乱。”几乎 “三纲”的最早版权当属韩非子。
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又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再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这就是孔子的君臣父子关系。孔子也说得明白:事君尽礼尽忠,别人以为谄媚。君臣关系好似合同,双方都要制约。君行君道、臣行臣道。君礼待臣,臣忠于君。加上孟子的:“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等,构成儒家的君臣关系,即君臣父子,各尽其道,君若为汤武,臣则为伊姜;君若为桀纣,臣则为汤武。
《孝经?谏诤》中,曾子曰:“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天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这里君臣父子关系再次说得很清楚,大约翻译一下。曾子说:“冒昧问一下,儿子一味遵从父命,就称得上孝顺吗?”孔子说:这是甚么话?而且重复一遍这是甚么话?在节约文字的文言文中是罕见的。孔子接着说,从前天子身边有几个直言相谏的诤臣,纵天子无道,也不会失天下;诸侯有诤臣几人,即是个无道君主,也不会失国;卿大夫有3位谏属,即使无道也不会失家。士人有争友,不会丧失好名声;父亲有敢于直言力争的儿子,能使父亲不陷于不义之中。故父亲做不义之事,儿子不可以不劝争力阻;君王做不义之事,臣子不可以不直言谏争。对于不义之事,一定要谏争劝阻。如只遵从父命,又怎称得上孝顺?”
如果孔孟真正说过:“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那么,将他们推为圣人的华夏民族还有必要存在几千年吗?
君由推举、继承、禅让、篡位、夺权、选举等方法产生,儒家的大同社会“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社会管理者的先决条件由品德与才能而决定,传贤不传子。孔子对禅让的尧、舜、禹是赞赏的。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那么当时如果有选举的话,孔子会赞同吗?大抵不会反对。并且儒学不同于耶稣教,从未实行个政教合一。
意思形态者多认为只要是君臣就是封建落后的,君不见很多发达国家至今仍行君主立宪制,诸如:英国、挪威、瑞典、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西班牙、日本等等,国民依然供奉着他们的君王,影响他们的道德与发达吗?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姬昌父子与姜尚、小白与管仲、刘备与孔明堪称楷模,姜尚、管仲、孔明都获得相父(“尚父”“仲父”)的尊称。从宋明二朝也可以看出,终宋一朝320年,善待大臣,不杀文官,厓山之战,数十万人陪幼小的皇帝赵昺跳海殉国;而明一朝,苛刻待臣,设置东西内行厂、加上锦衣卫,还在朝堂之上打大臣屁股,李闯进京之际,已是成人且坐龙位近二十年的由检同志撞钟,却无一臣前来伴驾,仅一宦官陪同自缢,虽然这种君王死社稷的精神可敬,但因果却早已结下。
7小时前
猜你喜欢的问题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热门问题推荐
3个月前3个回答
1个月前2个回答
2个月前1个回答
3个月前1个回答
3个月前1个回答
3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4个月前1个回答
3个月前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