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蒸发 2星
共回答了202个问题采纳率:97.9% 评论
仄声是指汉语中的三、四声,即上声、去声、入声。
平声是指一声或二声,即阴平和阳平。
在诗词中,句尾押韵有压平声韵和仄声韵。压阴平、阳平韵的是平声韵,压上声、去声的是仄声韵。声调是汉语(以及某些其它语言)的特点。语音的高低、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拿普通话来说,共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平仄,是古诗词的专用词语。古代的音韵和今天普通话的音韵,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差异之处。古韵中的四声指:平、上、去、入。其中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古韵中的上、去,大部分和今天三声、四声相符。入声则派入了其他三声:平、上、去。平声在普通话中分为阴平(一声)和阳平(二声),与三、四声组成了新韵的四声。
所以说,古仄声字,在普通话四声中都存在。
一、古仄声进入今一声
随便找一首古诗,我们看看仄声进入一声的例子。杜甫的《峡口二首 其二》:
时清关【失】险,世乱戟如林。
去矣英雄事,荒哉【割】据心。
芦花留客晚,枫树坐猿深。
疲薾烦亲故,诸侯数赐金。
失[shī],割[gē],普通话中都是阴平,即一声。这两个字在古代都是入声:失【入声四质】、割【入声七曷】。
类似的入声字还有叔、接、息、八、杀、昔等等。
除了入声变平声,还有其他仄声字,在普通话中变为一声。例如韦应物《春游南亭》:
川明气已变,岩寒云尚【拥】。
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
景煦听禽响,雨馀看柳重。
逍遥池馆华,益愧专城宠。
这首诗押上声韵:拥、重、宠属于【上声二肿】,动,属于【上声一董】。
其中拥,古韵上声,今天是阴平一声:[yōng]。
二、古仄声进入今二声
入声派入二声的字尤其多,例如杜牧七律《残春独来南亭因寄张祜》:
暖云如粉草如茵,【独】步长堤不见人。
一岭桃花红锦黦,半溪山水碧罗新。
高枝百【舌】犹欺鸟,带叶梨花独送春。
仲蔚欲知何处在,苦吟林下【拂】诗尘。
独[dú]、舌[shé]、拂[fú],都是古韵中的入声字:独【入声一屋】、舌【入声九屑】、拂【入声五物】。
我们熟悉的这类派入二声的入声字还有:集、石、急、竹、白、学等等。
除了入声,也有其他仄声字变为二声,例如唐朝裴迪的《辋川集二十首·辛夷坞 》:
绿堤春草合,王孙自留玩。
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
这首诗押去声韵:玩、乱,都是【去声十五翰】。
今天的玩,读作二声(阳平):[wán]
三、古仄声进入今三声
古仄声变为今三声的,如唐人崔峒《宿禅智寺上方演大师院》:
石林高几许,金刹在中峰。
白日空山梵,清霜后夜钟。
竹窗回翠壁,苔径入寒松。
幸接无生【法】,疑心怯所从。
入声字法【入声十七洽】,今天读作三声:法[fǎ]。
入声和今天的三声(相当于古韵上声)都属于仄声,所以现代人作诗,对于这一类变化并不敏感,也不影响作格律诗。当然,填词押入声韵时,就需要查一下韵书了。
除了入声变为三声,也有古韵其他声调变成新韵三声,例如中唐张籍五律《老将 》:
鬓衰头似雪,行步急如风。
不怕骑生马,犹能挽硬弓。
兵书封锦字,手诏满香【筒】。
今日身憔悴,犹誇定远功。
筒,在古韵中属于【上平一东】,在普通话中已经变成了三声:[tǒng]。
另外,也有古韵去声变为今天三声的,例如寒山的《诗三百三首 其一百八十七》:
从生不往来,至死无仁义。
言既有枝叶,心怀便险诐。
若其开小道,缘此生大伪。
诈说造云梯,削之成棘刺。
这首诗押去声韵:义、诐、伪、刺,都属于【去声四寘】。
伪,古韵去声,今天读作三声: [wěi]
注意押仄声韵不换韵的诗,一般上声和去声是很少通押的。这类变化,也影响我们今天用古韵作诗。不过这种字相对于入声字的数量,要少得多。
13小时前
猜你喜欢的问题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热门问题推荐
1个月前1个回答
2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3个回答
3个月前3个回答
3个月前3个回答
3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4个月前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