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

美女不坏 3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所以我走 1星

共回答了125个问题采纳率:97.9% 评论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诗的大意是:破旧的宫苑,荒凉的姑苏台依然残留在原处,只是杨柳树  长出了嫩嫩的新叶。采菱姑娘那清脆的歌声带来了无限的春意。现在只有长  江上空的明月还挂在天上,这轮月亮以前也曾照过昊国宫殿里面的人啊。  这首看起来是描写景物的诗,实际上是诗人借描写景物来抒发自己对吴  国亡国的悲痛心情。诗里记载了一段真实的、引发人们无限思考的历史事件  。  春秋时期,吴国与越国两个国家相处得很不融洽。吴国的大王闺闾任用  贤臣伍子胥和军事家孙武,国家渐渐地强大起来。但很不幸的是,吴国在与  越国的战争中败给了越国,吴王阖闾也受了伤,在退兵途中死去。下一位君  王夫差继位后,仍然大力发展国家,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军事上都有了飞速的  进步。两年后,吴王任命伍子胥为大将,派兵攻打越国,结果大胜而归。  越王勾践向吴王求和,夫差答应之后,把勾践夫妇困在吴国,让他们做  些粗重的活儿。勾践夫妇装得非常听话、顺从,吴王就慢慢地信任了他们,  三年后放他们回了越国。回国后,勾践抱着复仇的决心精心治理国家,对自  己要求也异常严格,每天睡在柴草上,还不时用舌头去舔吊在屋顶的苦胆,  以此提醒自己要报仇雪耻。这就是成语“卧薪尝胆”的来历。  在越国强盛的同时,吴国却逐渐衰落下去。夫差在战胜越国后放松了对  国家的治理,整天沉迷于酒色之中,不理政事。多年后,越国的实力已远远  超过了吴国。在随后的战争中,越军取得了完全的胜利,他们烧毁了吴国的  姑苏台,夫差也被迫自杀,吴国从此灭亡。  这首诗是诗人李白在游览已被烧毁的姑苏台时作的诗,以此表达诗人对  国运衰败的无奈凄凉之情。  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苏台,即姑苏台。相传是吴王夫差特意修建来和西施嬉戏作乐为长夜之饮的地方。李白为此写过一首《乌栖曲》,诗中写道:“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贺知章初读其诗,慨叹说:“此诗可以泣鬼神矣 !”这首绝诗取材与《乌栖曲》相同,但是在情感体验的表达方式和艺术技巧的处理上,却呈现出另一种韵味,同样是一首可以泣鬼神的绝唱。 兴由“苏台览古”而起,抒发古今异变,昔非今比的感慨,则今日所见之苑囿台榭,已非昔日之苑囿台榭;今日苑囿台榭的杨柳青青,无边春色,不仅令人想起它曾有过的繁华,更令人想起它曾经历过的落寞。起句的“旧苑荒台 ”,以极衰飒之景象,引出极感伤的心境;而“杨柳新 ”,又以极清丽的物色,逗引起极愉悦的兴会。前者包含着属于历史的巨大伤痛,让人不由去作深沉的反省;后者又显示出大自然无私的赐予,召唤着人们去追求、去享受、及时行乐。第二句,继续对这种感受作进一步烘托。由柳岸湖中传来一曲曲悠扬悦耳的江南小调,更为这人世间不尽的春花春月增添了无限的柔情蜜意。不胜,犹不尽。“不胜春”三字,似乎将人们的欢乐推向了极致。但此时此刻,正是这些歌声,勾引起诗人的无限怅惘:昔日的春柳春花,吴王的骄奢,西子的明艳,以及他们花前月下的歌舞追欢,馆娃宫中的长夜之饮,都不断在诗人的脑海中盘旋浮动,使诗人躁动不安。由此,引出了三四两句。这是经由“旧苑荒台”逗引起的情感体验的进一步升华。人间没有不散的筵席,物是人非、江山依旧,昔日苏台富丽堂皇,歌舞升平,今天只剩下那斜挂在西江之上的一轮明月了。这两句景色凄清,情感古今,以含蓄不尽的言外之意,味外之旨,使读者的情感体验产生了新的飞跃。永恒的西江明月和薄命的宫中美人 ,作为一组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语境,旨意遥深,感人肺腑! 这首诗所表述的不仅有古今盛衰的历史喟叹,而且有执着强烈的生命意识。因为,作为万物之灵的人,  总是在不断追求着自由自在,追求着超越解脱。但是,这种渴望与追求常常难以实现,人就常常难免陷入一种痛苦绝望的境地。古今贤愚,莫不如此,英雄美人,无一例外。  2.这首诗是怀古之作,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3.《苏台览古》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13小时前

2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9595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