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了一辈子 3星
共回答了380个问题采纳率:95.9% 评论
诸葛亮表示这个锅不背,蜀汉后期缺少人才不是他压制,而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蜀汉后期人才凋零,甚至还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谚语,来形容蜀汉没有人才。当然,廖化肯定表示不服,他好歹也击败过郭淮,也可以算名将了。但是廖化到七十多岁了还冲杀在一线,可见蜀汉后期人才确实很匮乏。
不过这和诸葛亮真的关系不大,确实,很多事情他都是亲力亲为,很多人吐槽他这是妨碍了人才培养。可是我们必须看到诸葛亮在用人上一向公正严明,被他贬斥的人像李严等,都是心服口服,并没有刻意压制其他人。
而且诸葛亮实际上已经提拔了很多人了,像蒋琬、费祎、董允、姜维、王平等人都是在他手里培养出来的,这些人在蜀汉后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蜀汉在诸葛亮死后还能延续那么多年,和诸葛亮为蜀汉发掘了大量人才是分不开的。
蜀汉后期人才不足,首先还是因为在三国时期益州相比北方的来说开发的还不够彻底,文化底蕴也要差的多,因此人才本身就比较匮乏。曹操在颍川可以找到一堆人才,换他来益州,一样要抓瞎。
其次,东汉时期地方豪强势力强大。刘备并非益州本地出身,他作为一个外来势力,不可能过于倚重本地豪强士族。所以他一直重用原来跟从他的元老和荆州人士这些外来户。但是随着荆州被东吴夺取,外来势力失去补充来源,这也导致了人才选拨范围被缩小。诸葛亮主政以后,他也只能延续刘备的用人策略,偏重荆州等外来人口,这就进一步限制了人才的来源。但是这涉及蜀汉政权的稳定,诸葛亮也只能这么做。
因此蜀汉后期缺少人才,主因并非诸葛亮,而是客观条件所限,诸葛亮也没有办法去改变,他只能在自己可能的范围内,多挖掘一些人才。
8小时前
以为青丝 1星
共回答了190个问题 评论
不是的,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后世常常用于比喻没有杰出人才,平庸者也侥幸成名。人们认为是嘲笑蜀国后期无大将,必须使用廖化这样平庸无能的人做先锋。
这其实是对廖化的误解,廖化并不是无能之辈。事实上,当时蜀之能征善战的大将都已亡故,无人可用,只能让年近八十的廖化做先锋。原义是蜀国连个年轻的将领都没了,廖化那样的老将居然要去做先锋。
其一,武艺还算不错。廖化首先登场是解救刘备夫人,杀了杜远,初识关羽。后投靠关羽一直是关羽心腹重臣,攻打樊城时,廖化已是先锋,而关平却副将(《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关羽战庞德时,是令廖化独自率兵攻打樊城,樊城守将是大将曹仁,可见在蜀汉第一战将关羽眼中廖化的能力是可以信赖的。关羽兵败被围麦城,杀出重围,搬救兵的也是廖化(《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诸葛亮兵出祁山,袭击司马懿大营派的正是姜维、廖化(《三国演义》第九十九回)。诸葛亮与司马懿交战中,也多次重用了廖化,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蜀汉延熙十六年秋,将军姜维起兵二十万,令廖化、张翼为左右先锋(《三国演义》第一百九回)。蜀汉景耀元年冬,大将军姜维以廖化、张翼为先锋。(《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三回)。曹魏邓艾催督先锋郑伦与廖化两马相交,被廖化一刀斩于马下(《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三回)。从关羽时期的先锋、诸葛亮时期的先锋到姜维时期的先锋,作为先锋将军主要是冲锋陷阵,勇猛强悍,廖化正因为武艺很高强,才能很好地完成关、诸葛、姜的派置的任务。
其二,有军事智谋,善于提出自己的军事意见。邓艾与姜维斗阵法,却派另一军暗袭祁山。却被廖化看破,廖化曰:“此必赚我斗阵法,却引一军袭我后也。”(《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三回)。刘禅诏姜维班师回朝,维令廖化、张翼断后,蜀兵旗帜整齐,人马徐徐而退(《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四回)。姜维临兴兵,问计于廖化,廖化曰:“连年征伐,军民不宁;兼魏有邓艾,足智多谋,非等闲之辈;将军强欲行难为之事,此化所以未敢专也”。姜维不纳,遂留廖化守汉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五回)。姜维兵败沓中被围,廖化建议是“今四面受敌,粮道不通,不如退守剑阁。再作良图。”“白水地狭路多,非战争之所,不如且退去救剑阁可也,若剑阁一失,是绝路矣。”姜维从之,遂引兵来投剑阁。(《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六回)。通过廖化几次提出可行的军事意见,可以看出廖化有智谋,是比较优秀的军事将领。
其三,廖化在三国演义从黄巾起义就开始登场了,直到蜀国灭亡,才死于乱军当中。这么长时间的磨练,可以想象此人的经验会有多丰富了,这一点恐怕是无人能及的。
总之,廖化的总体能力还算不错,在三国中后期更是表现出色,不乏亮点。
3小时前
猜你喜欢的问题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热门问题推荐
1个月前1个回答
2个月前2个回答
2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6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3个回答
3个月前9个回答
台式电脑主机电源p1 p2 p3.p4 p5.p6.p7.p8.p9.p10.p11.p12分别怎么接
1个月前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