彽頭拭汨 4星
共回答了442个问题采纳率:99.9% 评论
电影的名字起的就有几分文艺范,以往的抗日电影,我们总是在感叹大时代下伟人们的决策、场面宏大的震撼。反不如通过战争的侧面,来反思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一个普通中国农民、一个花季的日本学生、一个普通的俄国女兵,在日本投降前夕横穿日本的占领区。
美丽大森林里,衬托战争的残酷。破败的村落,血染的钢刀,冷漠的军国主义。这个日本女学生,可谓是整个电影的点睛之笔,因为以往的电影里很少这样的角色。正是因为她是学生,人性里质朴的纯真还在,谁不想要安稳过日子呢?
故事的开始,当她遇到在那个中国农村和俄罗斯女兵娜嘉的时候,脑海里徘徊着军官教师的训诫:“为了大东亚帝国,杀掉那些中国人,美国人,俄国人!”,她看到在训练杀人时,有个年轻的日本兵哭了起来,他们也不愿意战争的。
她救了这个农民和苏联的女兵。后来的发展结局烘,托出了整个影片的高潮,她得知日本天皇已经宣布投降,她太开心了,在金色的夕阳下,绚烂的草原上,她手捧着鲜花,奔往那着载有同胞的军车,她大声喊着,“不用杀人了,战争结束了,我们可以回家了!",可惜如此唯美的画面却只持续了几秒钟,一声枪响,她的同胞握着钢枪,一副的狰狞的脸,在漫天飘散的野菊花中,她香消玉损。
他们在清澈干净的大兴安岭里穿越,面对千里的白桦林,他们一起在林间的嬉戏,草原上奔驰,他们一起看着紫日的升起,能不让人向往和平吗?可惜她们身处真战争中,不仅仅是中国人是战争的受害者,所有善良的人都是战争受害者。我们不妨假设,如果逃到了苏战区会怎么样,如果逃到了国统区又会怎么样,无法想象,如果在一个路线与立场上不顾忌人性的主义里,恐怕结果还是令人堪忧。
如果抛下原有的种族区别,那么人与人的身份在某种视角就会模糊,这个时候只剩下单纯的善与恶。这是在战争背景上,把人性善的一面提出出来,表达了战争与和平。
17小时前
猜你喜欢的问题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热门问题推荐
1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3个月前1个回答
3个月前1个回答
2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3个月前3个回答
3个月前2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