糸丆絓 1星
共回答了193个问题 评论
1、二人对敌国仇人的态度不同。
萧峰对敌国仇人的态度是恨的同时多了一份理解和宽容。“雁门关事件”是玄慈等人被蒙蔽而犯下的过错,客观上玄慈等人罪行更轻,但玄慈等人为此负疚一生,被萧远山复仇而死时,自认为是一种解脱,这让萧峰在恨这些人的同时,又对他们的罪行多了一份理解和宽容,萧峰的这种理解和宽容不算背叛家庭和国家的行为。杨康对敌国仇人的态度是几乎从未表达过任何恨意。“牛家村惊变”则完全是完颜洪烈蓄意制造的惨案,只为霸占人妻,客观上罪不可恕,但完颜洪烈自始至终从未有任何负疚之心,反而为此洋洋自得,杨康对如此国仇家恨交织的恶行采取了直接忽视的态度,除了临死前对完颜洪烈表现了一点不满之外,几乎从未表达过任何恨意,这可以算作一种背叛家庭和国家的行为。
2、二人对自己身世的态度不同。
萧峰在得知了自己身世的真相后,在没有任何人的劝说和强迫之下,坦然放下自己拥有的一切地位和名利,心甘情愿回归自己的本来身份,表明他从内心接受和认同自己的祖国,也接受和认同自己这种身世的归属感,没有以自己本来是辽国人为耻,宁愿回到辽国做一个普通人。在萧峰心里,祖国和自己的辽国人身份比地位和名利更重要,这是一种态度鲜明的爱国行为。杨康在得知了自己身世的真相后,即便是有穆念慈、郭靖和丘处机等人一再施加压力,他选择的始终是拒绝接受自己的本来身份,始终拒绝接受和认同自己的祖国,以身为宋国人为耻,心甘情愿一直做他的金国小王爷,最根本的原因无非是他眷恋这个身份带来的不可限量的荣华富贵。可见,在杨康心里,荣华富贵比祖国和自己的宋国人身份更重要,这是一种态度鲜明的卖国行为。
3、二人对两个国家和两国民众的态度不同。
萧峰身处北宋时期,宋辽两国敌对,对待自己夹在辽国和宋国之间的现实,他保持的是客观中立、只论事情本身的是非黑白,而不偏袒任何一方的态度,他既不愿意帮助辽国皇帝发动对宋国的战争,也不愿意为了宋国去伤害辽国的利益。到了两国矛盾冲突爆发的时候,只要能够息战,他宁愿选择死。对待宋辽两国的民众也是这种客观中立、不偏袒任何一方的态度,只要他遇上了,就要制止任何一方对敌国民众的屠戮和伤害行为,处事公正、义薄云天,赢得了两国民众对他的认可和尊重。萧峰的行为不但不是卖国行为,更是一种生命至上、和平至上的大爱行为,所以萧峰的死会令人深感惋惜和同情。杨康身处南宋时期,宋金两国敌对,对待自己夹在金国和宋国之间的现实,他选择的是委身金国,为金国对宋国的军事侵略鞍前马后奔走。比如杨康碰巧获得打狗棒,不惜以身犯险赴约君山大会,意图冒领丐帮帮主之位,目的就是要落实他的养父完颜洪烈的旨意——将丐帮南迁,为金国南征扫除障碍。对待宋国民众,他视如草芥,不惜杀戮,比如杨康不惜以身犯险,故意杀死郭靖五位师父等无辜的人,以制造血案的手段来挑起江湖争斗,为金国对宋国的军事侵略制造有利条件。虽然说杨康这些行为都是为荣华富贵所诱,但他如此肝脑涂地地为金国入侵宋国服务,已经是彻头彻尾的卖国行为了,而且这种卖国行为是建立在他随意践踏他人生命的基础之上的,实属恶贯满盈,所以杨康的死会令人大快人心,因为他就是罪有应得!
1小时前
猜你喜欢的问题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热门问题推荐
1个月前2个回答
2个月前9个回答
3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2个回答
3个月前2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