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山记古文译文

殇无人能及 1个月前 已收到3个回答 举报

先森涐想你 2星

共回答了271个问题采纳率:90.8% 评论

《石城山记》是一篇记述唐代道士采药经历的古文,其译文为“Stone City Mountain Records”。
这篇文章用生动的语言记录了作者采药的过程,并将自然景观融入到了文章中,让读者感受到了唐代自然环境的美妙。
值得一提的是,文章中对于药材的描写细致入微,从而向读者揭示了唐代人对于植物的深入研究,反映了唐代时期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
总之,《石城山记》既是一篇自然风光描写的佳作,也是一篇充满科学知识的文章,其译文将原文的意境传达得十分清晰。

15小时前

6

當莪想起邇 4星

共回答了449个问题 评论

石城山记是唐代文学家王勃所写的一篇散文,以下是该文的古文译文:

石城山,南接巴陵,北临长沙,东临洞庭,西枕湘水。山势崔嵬,岩峦重叠,峰峦壮丽,景色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胜地,历代名士留下了许多传世佳。

唐朝时,有一位名叫李白的诗人,曾经来到石城山游玩,被山的美景所吸。他在山上留下了《石城山月夜忆舍弟》这脍炙人口的诗篇,表达了对故友的思念之情。

此外,还有许多文墨客在石城山留下千古唱,如唐代刘禹锡的《陋室》、宋代苏轼的《石钟山记》等等。这作品不仅赞美了石城山的景,更展现了文人墨客的情怀和才华石城山,虽然只是一座山峰,却因其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而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3小时前

26

没有日落 4星

共回答了496个问题 评论

小石城山记

唐代 · 柳宗元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

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

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译文

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走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条稍微偏北而后向东,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积石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石山顶部上然生成矮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的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像门的洞。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洪亮,好久才消失。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但又奇怪的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辏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造物者似乎不会这样做的。那么造物者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的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

11小时前

17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9595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