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坏坏人 3星
共回答了372个问题 评论
所谓普通话,其规范的表述应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的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只是对这种表述的简称。
现在通用的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作为我国的国语,普通话系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外国人学习中文的首选语言。
我国之所以只是把普通话而不是将其他方言作为国家宪法规定在全国推广的官方语言,我觉得主要出于三个考虑:
一是大力推广普通话是弘扬中华文明的需要。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北京话,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语言载体,为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有广泛的区域和人口认同,更能代表中华民族的语言文明。大力推广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更有利于传承中华文明。
其二、大力推广普通话是由首都定在北京所决定的。将首都地区的语音定为国语标准音也是古今中外的惯例。明朝初期首都定在南京,南京方言就成为官方语言;民国时期南京又再次成为首都,当时确定的国语就带有明显的南方口音。新中国成立后,首都定在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为了在国家管理中沟通交流方便,自然应该将北京话定位普通话的基本语音。
其三、大力推广普通话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提高管理效能,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普及普通话的需求日益迫切。推广普及普通话,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促进人员交流,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培育统一的大市场。
综上所述,我国决定将北京话(语音)定为普通话是有多方面慎重考虑的。
18小时前
放棄又怎樣 1星
共回答了14个问题 评论
普通话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是普通话作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作为全国推广使用的通用语言,自有它的特殊性,所以普通话是一种特殊的方言。这种特殊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普通话是在方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又不同于方言,它要对基础方言的成分进行选择吸收,不是全盘吸收,所以普通话是非常规范的民族标准语。别的不说,语音而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作为标准音,但是这只是从语音系统上说,实际上普通话并不等同于北京话,北京话语音普通话并没有全吸收,而且北京话本身也是一种方言,城区和郊区仍然有较大差别,所以我们一般所说的以北京话语音作为标准音,实际上只是局限于城区语音,而且北京音中轻声、儿化现象特别突出,普通话只是有选择地吸收。
普通话还要从其它方言中吸收有用成分来丰富自己。普通话吸收方言词的原则是特殊性、需要性、明确性,因此方言中生动独特、表现力强的词都有可能吸收使用,例如“尬”、“瘪三”、“龙眼”、“荔枝”、“垃圾”等。由于普通话是面向整个汉语社会使用的具有超地域、超方言性质,它要适应社会现实的实际需要,就必需从各个方言中吸收鲜活的成分来充实完善自己,以适应需要。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在表述某个方言特有的事物,其名称普通话里面没有对应词语,就必须使用方言词,倒如“洋桃、山竹、剑麻、荔枝、椰子”等,所以普通话的语汇比任何方言都要丰富完善。
在使用范围上,方言的使用通行区域、使用人口和使用场合要受限制,而普通话经过数十年的推广已经覆盖各个方言区,使用范围几乎没有限制。普通话作为具有全民通用性和权威性的特殊方言,对方言起着示范作用,规定了方言的发展方向,方言的发展要从属于普通话的发展,逐渐向普通话集中靠拢。
普通话对方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普通话对于方言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普通话对方言的强大影响主要体现在扩大影响、逐步渗透和全面覆盖这几个方面。
所谓扩大影响,是就普通话的地位而言,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对方言的影响越来越大。首先,从国家语文政策看,新中国建立以来,推广普通话一直是我们的基本语文政策,目前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是“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由此可见,推广普通话的力度还要进一步加强,対方言的影响将进一步扩大・其次,普通话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可以说是最强势的媒介语言,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新兴的网络,无不以普通话作为媒介语,在信息时代,普通话借助这些现代化的传媒工具,传播速度更快,影响也更大。
所谓逐步滲透就是普通话语言成分直接进入方言,在方言区形成新派和老派不同的层次:面新派代表着新生的,年轻的力量,对老派产生很大影响,这是共同语对方言影响,方言发展逐渐向共同语靠近的直接体现。这种情况在今后方言发展过程中还将得到进一步强化,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普通话更加深入人心,为有知识的人接受,而这样的队伍是越来越牡大:另一方面,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日益发达人们已经突破了过去固守当地的意识,而且当前社会发展己经底突破了我国过去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模式,异地交往已经成为一种非常自然的生活,人们到各地工作、学习、参观、旅游,与方言区以外的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这也使得普通话的使用成为非常自然的,成为一种生活需要。
所谓全面覆盖,就是普通话进入方言区,与方言并存并用,形成双语区,普通话与方言以双语方式在同一地区并用,二者在使用范围和使用场合上有所分工,不过普通话逐滴挤占方言原有的使用领域。方言与共同语并存并用,也是属于双语现象,在上个学期语言学概论课程中我们接触了双语现象这一概念,那是指两种不同语言的并存并用,方言和共同语并存并用,也是一种双语现象,只是这种双语现象的最后结局不像两种语言的融合那样,以共同语取代方言,而是共存,各有所用。人们在交际中可以根据交际对象的不同选择使用方言或通话来会话。
而随着普通话的感响的进一步扩大,在一个地区因为工作、学习、生活方方面面确立了其权威地位,对方言产生越来越多的影响,那么方言就将向普通话集中靠拢,因为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是国家推广的通用语言,具有规范化特点,具有全民通用性和权威性,又具有统一的书面语,作为标准语,普通话来自方言又高于方言,对方言起示范作用,规定方言的发展方向,必然对方言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方言则要从属于普通话,向普通话集中靠拢。
当然我们也应看到,方言有着上千年的厚重的文化积淀,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还有相当大的影响,不可能完全为共同语替代。我们今天大力推广普通话,提倡讲普通话,也在于推行全民共通的交际工具,而不是消灭方言,用普通话取代方言,方言作为地方文化的集中反映,还将继存在下去。
基础方言就是用作民族共同语的构成基础的方言。民族共同语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一定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样的方言就是基础方言。能用作民族共同语的构成基础的方言,往往是全民族中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影响比较大的,例如我国北方方言成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就具有这些方面的优势条件,同时,它的使用人口最多,通行地域最广,也是比较重要的条件。
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是北方方言。北方方言因其分布地域广、使用人口多,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等,在各个方言中最具有优势,所以自古以来就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第一,北方方言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影响很大。北方话区域,是汉民族兴起、发展之地,历来就是我国政治和经济文化中心。第二,北方话具有雄厚的文化基础。北方话在文化方面的影响也非常突出,我国现在使用的书面语一一白话,就是唐宋时期在北方口语基础上形成的。第三,北方话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使用北方话的人口比起其它方言来也要多得多,的占整个汉民族人口的70%,按我国现有人口计算,属于北方话区域的人口至少在人亿以上。第四,北方话通行地域广阔。北方话所属地域也是非常广阔的,几乎遍及全国,从东北的哈尔到西南的昆明,直线距离约3200公里,从西北的酒泉到东南的南京,直线距离约2000公里,这样大范围的区域,数百万平方公里,人们通话基本上没有什么困难,这种高度的一致性就是在世界上的语言中也是很难找到第二个。以汉语作为普通话可以说是汉语历史发展的必然结局。
14小时前
猜你喜欢的问题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热门问题推荐
3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4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2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2个月前2个回答
1个月前3个回答
2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