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雅悠闲 2星
共回答了246个问题采纳率:93.7% 评论
竺可桢的故事体现了坚持不懈的精神,坚定的科学信念,认真的工作态度。贯彻教学民主思想,秉持学术自由理念,使得全校的学术气氛非常浓厚。竺可桢倡导的“求是精神”被一代代浙大人奉为圭臬,传承弘扬。
在竺可桢的心目中,具备“求是”品质的英才除了要爱国以外,还必须具备以下三方面的素质:
一、具有“清醒而富有理智的头脑”,养成“缜密深沉”的思考习惯。他指出,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最需要的不是科学技术本身,而在于国人是否拥有科学的头脑。“若是一般国人无科学头脑,则虽满街引擎,遍地电气,科学还是不能发达”。
二、具有“明辨是非而不恂利害”的气概、“排万难冒百死以求真知”的精神,不盲从、不附和。竺可桢认为科学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而追求真理的人必须要突破常人之所见、所识、所思,不为习俗所惑,不随大势所趋,一切以理智为依归,敢于向传统的权威提出质疑与挑战,就象西方近代的科学先驱者布鲁诺、伽利略、达尔文、赫胥黎那样,即便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三、具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在竺可桢看来,“大学所施的教育,本来不是供给传授现成的知识,而重在开辟基本的途径,提供获得知识的方法,并且培养学生研究批判和反省的精神,以期学者有主动求知和不断研究的能力。”
21小时前
摄影师 5星
共回答了53个问题 评论
短文写了小学时的竺可桢因个子瘦小被同学嘲讽,连夜制动锻炼身体的计划,体现了竺可桢严谨的自律性、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竺可桢(chu kochen)(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1913年毕业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农学院。
1918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1918年到1920年任教于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今武汉大学)。
1920年到1929年任南京大学地学系主任。在此期间,筹建气象测候所,进行气象观测研究,是中国自建和创办现代气象事业的起点和标志。
1929年到1936年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1936年到1949年,他担任国立浙江大学校长。他被公认为“浙大学术事业的奠基人。
1949年10月16日,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筹建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竺可桢被公认为中国气象、地理学界的“一代宗师”。
19小时前
猜你喜欢的问题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热门问题推荐
1个月前2个回答
3个月前1个回答
3个月前4个回答
3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2个回答
3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2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4个月前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