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成化帝朱见深为什么要肯定朱祁钰和于谦 为了他们翻案了

冷血动物 4个月前 已收到9个回答 举报

大婶我爱你 1星

共回答了106个问题采纳率:92.7% 评论

其实英宗在晚年贬斥了所谓夺门之变的功臣的徐有贞处死石亨消灭曹吉祥的叛乱以后。已经对冤杀于谦十分后悔了,朱祁钰和于谦对于大明社稷是有功劳的。只是英宗不能也不愿意在自己在位时承认自己的错误,只能让自己的儿子来干这件事情。

所以宪宗朱见深一继位就为于谦平反,召回其子于冕。加上当时于谦其实是力保朱见深为太子在代宗驾崩之后继承皇位的,也算是投桃报李吧。

1、盛世惊变---土木堡之变

公元1449年明朝正统十四年,年仅23岁的明朝英宗朱祁镇在大太监王振攒动下拼凑齐二十万大军北征蒙古瓦剌部。大军出塞前明英宗朱祁镇立年仅两岁的皇子朱见深为皇太子,又留皇弟郕王朱祁钰留守北京。明朝北京附近几乎所有的明军都被王振搜罗一空,朝中文武大臣也大都随皇帝銮驾随行。由于王振胡乱指挥导致明军疲于奔命,先是王振想让皇帝到他的家乡蔚州去炫耀一下。走到半路又担心大军路过践踏了他自己家乡土地的庄稼,于是又临时更改路线导致大军后勤不畅。

大军退至怀来附近的土木堡,大军饥渴难耐瓦剌大军乘机发动攻击明军全军崩溃大臣大半战死。王振被护军将军樊忠锤杀,明英宗被瓦剌军俘虏。明军粮草辎重都被瓦剌所获,明朝建国以来历朝积蓄和精锐的京师三大营也损失殆尽。据《明史记事·土木之变》记载:“铁骑蹂阵而入,奋长刀以砍大军,大呼解甲投刀者不杀。众裸袒相蹈藉死,蔽野塞川,宦侍、虎贲矢被体如猬。上与亲兵乘马突围不得出,被拥以去。英国公张辅,尚书邝野、王佐,学士曹鼐、张益而下数百人皆死。从臣得脱者萧惟祯、杨善等数人。军士脱者俞山坠谷,连日饥饿,仅得达关。骡马二十余万,并衣甲器械辎重,尽为也先所得。”

2、力挽狂澜---北京保卫战

随后瓦剌大军挟大胜之威直逼明朝的首都北京,北京附近的明军都损失在土木堡了很多随行大臣也战死了。北京人心惶惶徐有贞甚至提出朝廷南迁的计划,这时候于谦站了出来表示京师是天下根本一旦迁都天下震动,并声称敢言迁都者斩。《明史·于谦传》记载当时:

“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

幸亏于谦阻止了这一危险的动议,避免了南宋南渡的悲剧。

有鉴于太子年幼朝中无主孙太后命郕王朱祁钰监国,朱祁钰主持朝会大臣群情激奋殴死王振亲信锦衣卫指挥使马顺和党羽毛贵王长随三人。一时间朝上大乱朱祁钰大惊失色,多亏于谦挺身而出请朱祁钰赦免朝臣清算王振集团。鉴于北京兵马都在土木堡之变损失殆尽,于谦调集南方各地兵马北上勤王。《明史·于谦传》记载:

“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

短短几个月于谦便集中了二十二万大军和可供北京军民数月之食的粮食。经过这一系列的操作稳定了人心,于谦也被任命为兵部尚书总揽守御大权。并且在瓦剌大军的行进路上坚壁清野,调集辽东各地边军入京勤王。又起用有经验的石亨为总领京师兵马,分派各主战派大臣各司其职。由于太子年幼为了绝瓦剌用英宗要挟朝廷的念头,孙太后主持下朝臣拥立郕王朱祁钰为帝。就是后来的景帝,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朱见深仍为太子。

瓦剌太师也先挟持朱祁钰入寇北京,石亨建议坚壁清野等瓦剌师老兵疲再痛击之。于谦坚持以堂堂之师击败瓦剌,于谦分派诸将恪守各个城门。于谦率军列阵在城下亲自督战,数次击败也先。后辽东各地勤王大军来到,也先恐怕后路被断拥明英宗退走。

3、夺门之变

也先退走后,又在边关和明军发生几次战斗。都没有占到什么便宜,于是萌生了何谈的想法企图用明英宗换到战场上没有得到的东西。景泰帝起初并不想换回自己的哥哥,所以双方谈了几次也没有谈成。后来于谦表示迎接回来的只是太上皇,朱祁钰天位已定并不会因为朱祁镇回来而改变。朱祁钰才算松口同意不再阻拦,明朝派遣杨善出使瓦剌对也先一通忽悠,也先竟然同意无条件放了朱祁镇回来了。朱祁镇出发的时候是皇帝回来就成了太上皇,太上皇就太上皇吧总比在草原喝风吃沙子强吧朱祁镇心想。没想到回到北京比草原强不了多少,只是从一个牢笼转到另一个牢笼。

先是迎接太上皇回銮的礼仪很简单,朱祁镇感到了自己弟弟的变化。曾经相亲相爱的兄弟俩再也没有了,兄弟俩进行了一场冷淡的会面就各自散去。这一别后朱祁镇就住进了南宫度过了痛苦的七年幽禁生涯,没有太多记载于谦对于太上皇被幽禁发出过什么声音。七年的幽禁生涯是否造成了朱祁镇的心理扭曲不得而知,但是肯定造成了后来于谦之死的悲剧。

朱祁钰也很惨,先是想废除侄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另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没想到自己的儿子早夭而亡,朱见济还是他唯一的儿子。受此打击朱祁钰一病不起。这个时候于谦曾经亲密的战友石亨和内监曹吉祥,还有那个主张迁都被斥责的徐有贞正在策划一场惊天的阴谋。三人乘景帝病重之时先和南宫的朱祁镇取得联系,然后砸开南宫大门救出朱祁镇拥立太上皇复位。1457年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登基复辟废景泰帝为郕王。改年号为天顺,以意欲迎立外藩谋逆的大罪诛杀于谦王文等人。本来朱祁镇不愿意背上杀害于谦的恶名,《明史·于谦传》记载:

“英宗尚犹豫曰:“于谦实有功。”有贞进曰:“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帝意遂决。”

4、于谦之死

于谦被判斩首抄家,儿子于冕被充军。佞幸小人纷纷落井下石以求富贵,遂溪的教谕吾豫说于谦罪当灭族,于谦所荐举的文武大臣都应该杀死。还有一个千户白琦又请求把于谦的罪行张榜公布,印刷告示天下,天下希望投机升官发财的小人都以攻击诬陷于谦作为幸进的捷径。史载:

“希旨取宠者,率以谦为口实。”

于谦死时家无余财,唯有一间密室深锁。抄家的锦衣卫以为找到了于谦暗藏的赃款,打开一看只有景泰帝赐给于谦的宝剑蟒袍。于谦有大功于社稷而获爵位而固辞,景帝赏赐宅邸土地等一概不受。实在推辞不过的剑器蟒袍只是供于密室从不向人夸耀,围观的百姓抄家的兵士无不感动。《明史》记载于谦死时,(于谦)死之日,阴霾四合,天下冤之。

于谦死后,参与夺门之变的徐有贞石亨等人各个加官进爵。一时之间风光无限,景帝被削去帝号废为郕王病重而死,以亲王之礼葬于北京西山。景泰帝是成祖迁都北京后唯一一个没有入葬十三陵的明朝皇帝。没过多久夺门集团内部就开始狗咬狗,先是徐有贞被石亨曹吉祥整倒被发配充军。后来石亨以不法被下狱而死,曹吉祥以谋反受剐刑而死家族也被诛灭。

5、英宗的转变

英宗复辟初期,是十分不满景泰帝和支持景泰帝的于谦等人的。虽然也承认于谦的功劳还是杀了于谦,直到孙太后知道后一直叹息惋惜英宗才开始后悔。于谦死后陈汝言为兵部尚书,任职数月便被抓捕,朝廷查抄其家发现陈汝言家资巨万。明史记载:

帝召大臣入视,愀然曰:“于谦被遇景泰朝,死无余资。汝言抑何多也!”

两人的对比使英宗深深的后悔,不久边境频频传来蒙古入侵的警报。英宗感到深深的忧虑,恭顺侯吴瑾趁机对英宗说:“如果于谦还在,肯定不会使敌人如此猖獗。”英宗默然以对。后来英宗的叔叔襄王入京,澄清了于谦迎立襄王世子的谣言。英宗碍于天子的威信不能为于谦平反雪冤,只能嘱咐自己的儿子朱见深继位后为于谦平反。

宪宗继位当年秋:七月丁卯,谕祭于谦,复其子冕官。先祭奠于谦后召回其子于冕,接着又按照程序于冕上书诉于谦的冤屈。宪宗立刻对于谦复官赐祭,宪宗的诏书上说:

“当国家之多难,保社稷以无虞,惟公道之独恃,为权奸所并嫉。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实怜其忠。”

充分肯定了于谦的功绩,说明为什么要为他平反。弘治二年于谦被赐谥号“肃愍”,后来个性的万历皇帝又改谥为“忠肃”后世敬称于忠肃。

于谦后迁葬于西湖边,和另一位爱国英雄岳飞比邻而居。清朝的袁枚写诗曰: 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 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于谦的人格也正如他所作的《石灰吟》一样: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而景泰帝毕竟是英宗的亲弟弟,虽然英宗深恨其对自己的七年幽禁。但是英宗本质上还是一个好人,他复辟后只是削去了朱祁钰的帝号。没有像朱棣那样连建文帝的年号也革除,仍然保留了景泰的年号。也还是给于了朱祁钰郕王的封号,并在他死后以亲王之礼安葬西山。他也明白景泰帝是对大明有功的,没有景泰帝保住大明社稷也就没有后来的英宗复辟。所以英宗和宪宗父子也是很感激景泰帝的,但是为了英宗复辟的正统性和合法性英宗不能为弟弟正名。

于是就将这个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儿子,所以宪宗继位后成化十一年十二月戊子,颁布诏命:

“朕叔郕王践阼,戡难保邦,奠安宗社,殆将八载。弥留之际,奸臣贪功,妄兴谗构,请削帝号。先帝旋知其枉,每用悔恨,以次抵诸奸于法,不幸上宾,未及举正。朕敦念亲亲,用成先志,可仍皇帝之号,其议谥以闻。”

宪宗充分肯定了叔叔的功劳,然后恢复了景泰帝的皇帝称号。修缮改建了景泰的陵墓,并恢复用皇帝的礼仪祭祀朱祁钰。

小结:

综上所述,明宪宗朱见深为于谦和叔叔朱祁钰平反是出于多方面的考量。也就是说是多种因素的叠加让在大明特殊历史时期做出过贡献的君臣获得应有的评价。

5小时前

20

給旳爱好假 3星

共回答了309个问题 评论

明宪宗成化初年,将于冕赦免回来,他上疏申诉冤枉,得以恢复于谦的官职,赐祭,诰文里说:“当国家多难的时候,保卫社稷使其没有危险,独自坚持公道,被权臣奸臣共同嫉妒。

先帝在时已经知道他的冤,而朕实在怜惜他的忠诚。”这诰文在全国各地传颂。

3小时前

11

厌倦这一切 1星

共回答了194个问题 评论

朱见深为何要为朱祁钰和于谦翻案?与其这么问,不如说,为何朱见深不会为朱祁钰和于谦两人翻案?

朱见深是什么人,朱见深可是曾经的废太子,朱见深是朱祁镇的太子,朱祁镇登基十几年,爆发了一场土木堡之变,在这场战役中,明军二十万精锐全军覆没,明朝高级官员也基本都死在了这一场战役中,即使是朱祁镇自己,也因为土木堡之变的失败落入了瓦剌军中,成为了瓦剌手中的一个高级俘虏。

朱祁镇被瓦剌抓走以后,国不可一日无君,很显然,这正是大明朝最危急的时刻,若是瓦剌顺势南下,那么明朝则会危在旦夕,或许提前近两百年灭亡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为了给朱祁镇擦屁股,明朝忠臣,于谦站了出来,在众大臣的推举之下,邺王朱祁钰被推上了皇位,而这时候,远在瓦剌的朱祁镇,已经实际上的退位了,被动的成为了大明朝的太上皇。

于谦与朱祁钰有错吗?当然没有错,于谦本就没有过错,不仅维持了国家安定,更是打了一场漂亮的北京守卫战,将曾经击败二十万明军精锐的瓦剌大军,以十万老弱病残之力击溃,可以说,于谦正是拯救了整个大明朝的最大功臣。

而朱祁钰有错吗?朱祁钰自然也没有错,若是朱祁钰没有顺应天时登基上位,于谦的一系列政策也将变得名不正言不顺,虽然朱祁钰可能没有足够的才能治理天下,但朱祁钰懂得重用于谦,重用于谦以后,大明朝也开始休养生息,百姓安居乐业,天下一片祥和之兆。

或许,于谦对不起朱祁镇,但于谦对得起天下百姓,或许朱祁钰对不起朱见深,但因为朱祁钰唯一的孩子也在受储后突然去世,因此,朱祁钰最终的选择也只能是将皇位还给朱见深,所以,朱祁钰也算是无愧于天下百姓,无愧于朱见深。

在整个事件中,朱见深不是受害者,天下百姓是受益者,大明朝的天下是受益者,只有朱祁镇,才是整个事件的受害者。

朱祁镇以夺门之变夺回了皇位,重新登基以后,朱祁镇第一时间将于谦斩杀,朱祁镇难道没有动过恻隐之心吗?当然有,可支持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的徐有贞不许,按照他们的说法,于谦不死,夺门无名,真的是无名吗?朱祁镇登基,于情于理顺应民心,夺门本就是多此一举,而斩杀于谦,不过是这些人担心于谦报复,恐意外发生。

朱见深登基的第一年,就恢复了于谦的名誉,为何?于谦没有错,于谦做的一切,除了对不起朱祁镇,谁都对得起,而朱见深登基十几年后,才恢复了朱祁钰的名誉,这又是为何?因为朱祁钰曾经将朱见深贬下储位,朱见深多少对朱祁钰都要有些不满之心,而恢复代宗帝号,也是天下人的心愿,毕竟,于谦与朱祁钰,本就有功无过。

1小时前

19

情话不动听 1星

共回答了186个问题 评论

明成化帝即明宪宗朱见深,他是明英宗朱祁镇的长子。在其继位的初期,启用贤能,降低赋税,减轻刑罚,与民休养生息,创造了明朝一个新的盛世,史称成化新风。

宪宗继位之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下诏为于谦平反,并让于谦之子于冕袭千户,又归还了于谦及其亲眷的家产。

之后,明宪宗又恢复了景泰帝朱祁钰的帝号,并上谥号“恭仁康定景皇帝”,因此,景泰帝又被称为明景帝。但是,宪宗朱见深并没有给景泰帝上庙号,所以,景泰帝的牌位并不在太庙。直到明朝灭亡,南明弘光帝才给景泰帝上庙号代宗。

成化帝为于谦平反的原因相对明了简单。

首先,于谦有功于大明。

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被俘,数十万明军精锐覆灭,瓦剌大军直逼北京城下。于谦力挽狂澜,力主迎战,打赢了北京保卫战,挽救了大厦将倾的明朝江山。可以说,如果没有于谦,那明朝可能早就变为南明了。

其次,于谦的确是被冤杀的。

于谦之所以被杀,完全是因为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的陷害。原本景泰帝无后,而朱祁镇的亲生母亲孙太后还在世,朱祁钰病逝之后,时为太上皇的朱祁镇可以合理合法的重登大宝。但是,石亨等人,为了有拥立之功,鼓动朱祁镇发动了夺门之变。之后,徐有贞一句:“不杀于谦,今日之事无名”,让朱祁镇杀了威望颇高,掌握内阁及兵部的于谦,而石亨等人则趁机掌握了朝政大权。后来,朱祁镇在李贤的提醒下,幡然醒悟,撤了众多因为夺门之变获封的官员,并先后除掉了徐有贞等三人。

最后一点,朱见深为了安抚大臣,收拢人心。

成化帝登基之后,为于谦平反,可以让朝中的忠贞之士更加忠于他。比如,曾经提醒过明英宗朱祁镇,根本就不需要夺门之变的李贤,就被朱见深继续任用为内阁首辅大臣。因为朱见深初期任用了李贤等贤能之士,才创造了成化新风。

那为什么成化帝还要为夺门之变后,被废为郕戾王的景泰帝朱祁钰恢复帝号呢?

首先,景泰帝朱祁钰无后。如果景泰帝有后,朱见深为了帝位稳固,可能还会犹豫是否给朱祁钰恢复帝号的事情。但是,朱祁钰无后,没有帝位争斗之忧,给朱祁钰恢复帝号,只会让大臣及世人觉得宪宗宽爱仁厚,博得美名。

其次,成化帝的确宽仁,多施善政。他一听说有水旱灾害,就会闷闷不乐,马上下令赈济,甚至不惜动用皇帝私库中的钱财。至于减免赋税钱粮,更是平常之事。而且,朱见深不喜杀戮,每年呈报批复的死刑罪犯,稍有矜疑,都会宽宥,除非罪大恶极,确凿无疑,并且必须处死的,才会行刑。

最后,成化帝是为了避免朝臣旧事重提,议论帝王家事。因为明英宗和明代宗之间的帝位之争,代宗朱祁钰曾经废过朱见深的太子之位,而后立了自己的儿子朱见济。所以,就有大臣提景泰帝废立之事。成化帝当时就说:“景泰事已往,朕不介意,且非臣下所当言。”并且责备了重提此时的大臣。然后,恢复了朱祁钰的帝号。只是,朱见深毕竟是朱祁镇的长子,所以,并未给朱祁钰上庙号,而朱祁钰的牌位也就无法在太庙供奉了。成化帝给朱祁钰平反,还是有限度的。

宣宗朱见深继位之初,励精图治,任用贤能,宽仁治国,大明为之一振。可惜,中后期,明宣宗开始宠幸后宫,特别是年长他19岁的万贵妃,又沉迷方术,生活奢靡,还启用了太监汪直等人,致使朝政开始急转直下。宣宗虽然帮于谦、朱祁钰平反,最后,还是落了一个毁誉参半。

23小时前

1

偏執旳青春 2星

共回答了236个问题 评论

让明朝陷入动荡并几近于倾覆的“土木堡之变”一直没人买单,一直到了“夺门之变”之后才由明代宗朱祁钰和于谦买单。

土木堡之变是谁之过呢?毋庸置疑是明英宗朱祁镇的过错。

虽说王振有所谓的“欺君之罪”,明英宗也是在他的怂恿之下御驾亲征,可是真正能够决定是否亲征的仍然是明英宗,说到底主犯从一开始便是明英宗,王振只是一个从犯而已。

更何况,王振已经为他的错付出了代价,已经在土木堡之变中被被杀了。

从犯已死,主犯会怎样呢?

明英宗虽然被也先给俘虏了,可是却什么事也没有,毕竟也先原本是打算以他作为筹码向明朝敲点钱的,想让明朝这边支付一笔高额的“赎金”,所以确实也没准备对他怎么样。

只不过,形势的发展却出乎了也先的预料,皇帝被俘,明朝不仅没有支付赎金,反倒直接将明英宗撇在了一边,另立英宗之弟朱祁钰为帝,那也先的如意算盘岂不是落空了?所以也先也很不爽。

既然明朝不按套路出牌,那么也先当然也不会按套路出牌。

也先不仅没有一怒之下杀了明英宗,也没有选择继续囚禁明英宗,而是打算直接释放明英宗,让他回明朝。

也先是希望明英宗回明朝之后能够和朱祁钰相争,给明朝制造内乱,如此一来或可有机可乘,只可惜也先到死也没看到那一天。

明英宗回到明朝之后,虽然说他是土木堡之变的主犯,是让明朝一度陷入板荡的罪魁祸首,可毕竟也是曾经的皇帝、如今的太上皇啊!

所以,明英宗并没有因此遭到怎样的惩罚,只不过是被明代宗朱祁钰给关到了南宫而已,日常生活照样享受。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句话听听就好。

这也就是说,明英宗虽然是土木堡之变的主犯,但是他却因为身份尊贵的原因而没有为自己犯下的错误买单。

既然明英宗没有买单,可是这个错误却是铁打的事实改不了,总得有人来买单吧?

朱祁钰应该有想过让明英宗来买单,只是当时孙太后还在,他多多少少还得顾及她的感受,对她的影响力多多少少也有所顾忌,所以只能选择暂时搁置。

只是让朱祁钰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这一搁置,到了最后,自己反倒得为哥哥明英宗所犯下的错误买单。

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推朱祁钰上位,然后迅速稳定了明朝局面的于谦也因此受到了连累,也一样是土木之变的另一个买单人。

为什么说明代宗朱祁钰和于谦为明英宗所犯的错,也就是土木之变买了单呢?这便得说到明朝开国以来的第三次巨变了。

第一次巨变无疑是靖难之役,第二次是土木之变,第三次则是夺门之变,而土木之变和夺门之变皆因明英宗而起。

由此也可见,明英宗对明朝的影响究竟有多坏了。

明英宗自被也先放归明朝之后,虽说被朱祁钰关在南宫之中,但一直性命无虞,也生活无忧,没有因为错误而遭到清算。

朱祁钰原以为可以这样一直将明英宗囚禁到死,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他却熬不过明英宗。

朱祁钰坐稳了皇位之后,先是废了明英宗的儿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然后再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想让朱见济继承皇位,可惜他千算万算却算不到朱见济竟然在5岁的时候突然夭折了。

朱见济夭折,朱祁钰无余子,而他又陷入了重病状态,一时之间国本动荡。

当时很多人在担忧,倘若朱祁钰突然之间一命呜呼的话,皇位应该由谁来继承呢?当时既有一个废太子朱见深,又有一个太上皇朱祁镇。

如果朱祁钰能够放下心中的那点侥幸之心及时复立朱见济为太子的话,倒是可以稳定局面,只可惜他还幻想着自己能够好起来,然后再生个儿子。

在他心存侥幸、犹犹豫豫又病病恹恹之中,明英宗的旧臣因为一直以来受到于谦的打压,早有反抗之心,于是以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为首的明英宗旧臣终于发动了夺门之变,重新拥立明英宗为帝。

明英宗再次当了皇帝之后,一来想报一报被囚之仇,二来也是为了给自己所酿成的土木之变洗地,自然得将矛头对准朱祁钰和于谦。

所以,于谦身死,朱祁钰被废为郕王,死后还得了个“戾”的谥号。

明英宗为土木之变洗地最关键的一步便是给王振平反,“赐振祭,招魂以葬,祀之智化寺,赐祠曰精忠”,给王振建了个精忠祠。

王振既成精忠之人,那么谁是奸佞乱党呢?显然便是明代宗朱祁钰和于谦。

如此一来,朱祁钰和于谦也就为土木之变这个由明英宗所犯下的错误买了单,明英宗反倒成了“英”,颇为讽刺。

朱见深倒还有点良心,知道自己的老爹明英宗做错了,所以给叔叔朱祁钰和于谦反了案。

18小时前

49

灰天想妳 4星

共回答了417个问题 评论

因为他们确实有功与社稷。

朱祁镇年少轻狂,信任王振,以致土木堡之变,自己被擒,敌军长驱直入,围困京师,大明帝国岌岌可危。

这时候,朱祈钰和于谦,不管是一心为国也好,暗谋私利也好,不管是迎难而上也好,顺水推舟也好,不管是英勇主动也好,被动妥协也好,总之是他们,以及当时的文臣武将,齐心协力,勠力同心,才打退了敌军,保存了国家。这是无可置疑的。

置于朱祁镇被释放之后,有被弟弟囚于“南宫”八年,就内部矛盾。“夺门之变”后重登帝位,杀害于谦,更是无理取闹。

虽然是无理取闹,毕竟有感情人因素:对于废了自己帝位、囚禁自己的人,谁也不会喜欢。而当时政局稳定,并不太需要于谦这样的人才,杀了也就杀了。

但是,多年以后,朱见深继位,冷静地回顾历史,对于这两位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必须给予肯定——也许有感情的因素,也许没有,但一定有政治的因素:褒奖有功之臣,是为了鼓励前人,更是为了引导后人。

12小时前

49

土包子 2星

共回答了223个问题 评论

明朝成化元年(西历1465元),成化帝宣布平反被其父明英宗诛杀的名臣于谦。

成化十一年,成化帝又宣布恢复景泰帝的皇帝尊号。而景泰帝的帝号,也是被其父亲明英宗所废黜的。

那么,成化帝这一系列操作,原因何在?个人认为,这要从明英宗和景泰帝的恩怨说起。

景泰帝的皇位得失

其实如果没有意外,大明朝的皇位,是和景泰帝毫无交集的。

明英宗在位时期,听信阉人王振的鬼话,率领数十万明朝精锐攻打瓦剌。自小娇生惯养、不谙战阵的明英宗和瓦剌军队的交锋,其结局可想而知:明英宗被瓦剌人俘虏,而且,明朝精锐全部丧生于瓦剌人的屠刀之下。

皇帝被抓了,精锐也光了,大明朝到了最危险的一段时光。这时候,是于谦等大臣及时拥立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做皇帝,来指挥抗击瓦剌军队的大业——就这样,朱祁钰做了皇帝,这便是景泰帝。

明朝有了景泰朝廷后,其抵抗力量得到有效运作,瓦剌见无力灭亡明朝,于是只好撤军,之后没过几年,瓦剌人将明英宗“踢”回了明朝。

景泰帝起初忌惮明英宗,将明英宗囚禁起来,不过,景泰帝得位靠运气,失去皇位也因为运气。景泰八年(西历1457年),景泰帝患上重病,石亨等大臣趁机发动政变,拥立明英宗复位。明英宗复位后,宣布废黜景泰帝皇帝尊号,同时诛杀于谦。

恢复名誉

明英宗为人荒唐,但并不是傻子。他也知道于谦是一个忠臣,有大功于明朝,更知道,倘若不是于谦及时拥立景泰帝,并且一手操办抵抗瓦剌的事务,那么,明朝很可能被瓦剌所灭亡,到时候自己的命运,多半会和后晋出帝、北宋徽钦二帝那样,在瓦剌被囚禁之死。

同时,明英宗也知道石亨等参与拥立自己复位的人都是奸险小人。因此明英宗复位没几年,石亨等人相继被明英宗借故除掉。不过,为于谦恢复名誉这种事儿,明英宗不能做——毕竟,一旦恢复于谦待遇,等于给自己打脸。

成化帝继位后,朝野上下对给于谦恢复名誉的呼声很高。成化帝也知道人心所向,于是本着收买人心,同时也是鼓励成化朝也出几个“新于谦”的心理,宣布为于谦平反。之后的弘治帝和万历帝,也知道多宣传于谦的重要性,于是不断提高明朝官方给于谦的评价。

至于景泰帝,成化帝的态度很纠结:因为景泰帝对自己并不待见,甚至还废掉了自己的太子之位。自己在景泰帝掌权的八年时间里所遭遇的痛苦,让自己历历在目。

不过,景泰帝即便有再多不对,毕竟对于抵御瓦剌还是有功的。因此不给景泰帝一个公正的评价,只怕人心不服。于是,成化帝为了顺应人心,宣布恢复景泰帝的皇帝称号。不过,从成化帝没有为景泰帝上庙号这一点可以看出,成化帝还是存在打压景泰帝的心理。

5小时前

5

情涼拌溫柔 4星

共回答了487个问题 评论

杀于谦是为了国家稳定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于谦拥立朱祁钰为帝,属于谋逆,容易引起国家分裂,英宗复辟,只有杀于谦正其名,也是警示后人,不可谋逆。

23小时前

48

母仪天下 3星

共回答了328个问题 评论

明英宗通过“夺门之变”复位后,干了两件事,一是杀了大明的功臣于谦,二是废了明景帝朱祁钰。这两件事中,杀于谦的影响最大,后来明英宗也后悔了,又惩处了参与“夺门之变”的石亨等人。至于更正的事,明英宗不能自己否定自己,到他儿子成化帝朱见深时期,平反的呼声仍然很高,朱见深更知道其中的原因。

首先,于谦保住了大明江山,这一功绩是彪炳史册的。当时,瓦刺太师也先率领蒙古骑兵,在土木堡歼灭了明军主力,俘虏了御驾亲征的明英宗,随即打到了北京城下。危机中,明朝距离亡国就一步之遥了。有大臣主张南迁,偏安江南。于谦斥责了这一逃跑主义,力主坚守北京。随后,于谦被任命为兵部尚书,指挥了北京保卫战,众志成城、同仇敌忾,一举打败了瓦刺人,让明朝转危为安。而且,于谦协调指挥各地兵马,接连挫败瓦刺人的入侵,让瓦刺人不得不求和。

而且,于谦一心为公、清正廉洁,深得民心。他说:社稷为重,君王为轻。他推举朱祁钰为皇帝是出于公心,在朱祁钰病重时,他建议恢复朱见深为太子,同样是为了维护朝廷的稳定。他主持朝政不徇私情,石亨为了拍马屁,推荐他的儿子当官,被他严厉地批评了。在明英宗要杀他,派人去抄家时,发现他家里空荡荡的,几乎没有私产。所以,于谦被冤杀,让臣民落泪,不给他平反,就不能安定人心。

其次说到明景帝朱祁钰,是个合法的皇帝,由群臣推举,皇太后同意的。在黑云压城城欲摧,明英宗被瓦刺人挟持攻城时,明朝危在旦夕时,朱祁钰被立为皇帝,让瓦刺人的阴谋落空。朱祁钰当皇帝后,迅速清除了作乱的大太监王振一党,恢复了朝廷的正气,凝聚了人心。而且,朱祁钰“天子守国门”,发挥了旗帜作用,扭转了被动局面。在朱祁钰当皇帝期间,尽管有禁闭太上皇明英宗、废立太子的行为,但他依靠于谦等忠臣,稳定住了明朝的边防,并发展经济,恢复了和平繁荣。

可以说,没有朱祁钰这一朝,明朝的命运是不堪设想的。如果明朝失败了,南迁了,明英宗不可能被放回来,还有机会复位。因此,废掉朱祁钰也说不过去。

基于以上原因,成化帝朱见深为了不让冤情延续,同时也为了他赢得人心,首先给于谦平反,后来又恢复了明景帝朱祁钰的帝号。

14小时前

46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9595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