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唸呐悲殇 2星
共回答了69个问题 评论
古代官职有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等。
以下是这三个官职的详细介绍。
1、丞相
丞相,中国古代官名。三国以后是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丞相制度,起源于春秋战国。秦国秦惠王在公元前334年设置相邦,此时秦国尚未设置丞相。
自秦至明朝初年朱元璋废丞相的1600年间,丞相的设置断断续续,作为官名的丞相在历史上存在时间并不长。
2、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官名。秦代始置,负责监察百官,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西汉沿置,品秩二千石,负责监察百官,辅佐丞相,为丞相的助手,相当于副丞相。成帝绥和元年,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东汉又改为司空。大司空不在御史台。“侍御史之率”的名义改属中丞。晋以后多不置御史大夫。唐复置,专掌监察执法。宋不设御史大夫,以御史中丞为台长。明代燕王朱棣陷南京,将御史府改回都察院,自此御史大夫遂废。
3、太尉
太尉,官名,由战国时秦国的国尉演变而来。秦统一以后改称太尉,为全国最高的军事长官,为三公之一。西汉初沿袭秦制,有事则置,无事则省,其地位犹如皇帝左右的最高参谋长,汉武帝时改大司马大将军。东汉复置,魏晋以后渐渐变成虚衔或加官,明清废。
21小时前
失雅的姐姐 2星
共回答了235个问题 评论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总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于宰相通称,简称“相”。一般只设一个丞相,俗称大丞相,,有时分为左右两个丞相,右丞相专门管理国事,左丞相是皇帝的“私人顾问”。不需要管理国事。
【太师】指官职又名太宰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
【太子太师】太子太师属“东宫三师”为名义上的太子老师。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称"三孤"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4小时前
猜你喜欢的问题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热门问题推荐
2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3个月前1个回答
3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3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