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千架上 2星
共回答了230个问题采纳率:93.7% 评论
1959年岁末,长影导演苏里随厂长亚马到北京参加全国文化工作会议。一天晚上,广西壮族自治区相关部门领导来找亚马商谈合拍电影《刘三姐》一事。亚马叫来苏里一起听并做好记录。
刘三姐是广西民间传说中的人物,在当地家喻户晓。当时广西正在举行“刘三姐大汇演”,各个剧种都演《刘三姐》。苏里觉得有意思,那么多剧种都演一个刘三姐,可见这个人物多么深入人心。
当时,著名词作家、剧作家乔羽正以柳州彩调团的剧本为基础加工剧本,不久即将赴京汇报演出。广西方面希望把这个戏拍成电影,也希望长影帮助广西电影制片厂完成这个任务。当年广西电影制片厂是长影协助建成的,主要干部也是从长影调去的,两厂的合作基础很好。
经过商量,双方定下了合拍电影《刘三姐》的计划,编剧仍请乔羽担任,导演的重任最后交给了苏里。苏里随即赶赴广西观看汇演,并邀请乔羽一同前往南宁。
广西电影制片厂派了一位副导演,陪苏里在桂林、柳州一带采景。他们看了民间传说中的刘三姐赛歌台等遗迹,还看了现实中壮族青年的对歌。一个月后,苏里回长影汇报了工作情况。厂里决定尽快组织摄制组,尽早到广西去,一方面催促乔羽写剧本,另一方面也做好拍摄前的准备工作。
苏里重返广西,加快了乔羽的写作进度。他们采取流水作业的方法,乔羽在楼上写好一页,就交给楼下的苏里分镜头。乔羽上午写完剧本,苏里下午就把分镜头写完了。当时他们完成的剧本取名为《刘三妹》。
在剧本讨论会上,大家认为剧本比舞台剧有所提高,故事生动了,人物关系也清楚。只是有人认为剧名应该改为《刘三姐》,还有人对改掉“媒婆说媒,财主要娶刘三妺为妾”的情节表示惋惜。
会上还谈到了演员问题,广西方面希望在广西选,苏里对这个意见表示尊重。摄制组在南宁彩调剧团、桂剧团、话剧团等演出团体中挑选演员,最后决定由南宁彩调剧团的付锦华出演刘三姐,剧名也改定为《刘三姐》。
苏里在此片的“导演阐述”中写道:“《刘三姐》是流传在广西壮族地区的一个古老而优美的民间传说。热情、勇敢、聪明、美丽的人民歌手刘三姐,运用自己的战斗的歌声,鼓舞人民同封建势力斗争。”
对影片的风格,苏里的想法是:全剧以歌唱事件贯穿一气。剧中的语言、唱词生动活泼,既优美又朴素,且富于浓厚的民间气息。在展示人物精神面貌上,既要有刚强激昂的调子,又要有抒情的风格。刚中有美,又锋利,又柔和。
既然是山歌片,电影音乐至关重要。影片的作曲,导演选用的是曾为《五朵金花》和《神秘的旅伴》作曲的雷振邦。
要拍出好山好水,选景和服装设计都很关键。导演选用了长影美术师童景文,并对美术设计提出要求:希望多学国画的传统,采用泼墨传神的画法来渲染意境。
对摄影的要求是:构图要主从分明,不可使画面繁杂,要留有余地;光调处理须清晰明朗,突出桂林山水“水似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诗情画意。摄影师选用的是郭镇铤、尹志。
这是长影和广西电影制片厂第一次联合拍摄电影,广西方面很重视,派姜树森给苏里当副导演。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相关领导还亲自复查摄制组的选景地、组织广西的美术家为人物造型并审看样片等。
广西方面觉得主演不够理想,提议换人;服装也不如舞台戏的漂亮,建议重新设计。此时,影片已经拍了不少,换演员,换服装,拍过的就都浪费了。但是,厂里认为应该尊重广西方面的意见。摄制组只好停下来,到广西重新选演员,但没有找到理想的人选。
这时,苏里想到了黄婉秋,她在电影中饰演戏份不多的舟妹。这个女孩形象好,清纯又可爱,苏里就大胆地提出让她饰演刘三姐。黄婉秋当时只有16岁,还是艺术学校的学生。她行吗?大家心里都没底。导演说,让她试戏看看嘛!于是选了一场戏让她演,拍出来一看,不错!苏里心里有底了,广西壮族自治区领导也表示认可,女主角就这样定下来了。
女主角一换,其他人物也要相应调整。阿牛换上了长影演员剧团的刘世龙(后来《英雄儿女》中王成的扮演者)。
刘世龙当时正在长影拍摄一部反映乡村邮递员生活的故事片《鸿雁》。《刘三姐》的副导演姜树森找到他说:“有一个戏正在找演员,想让你试试。你去吧。”刘世龙问什么戏,姜树森说《刘三姐》。刘世龙正在《鸿雁》里演一个先进人物,就以为刘三姐也是哪儿的先进人物呢,便卸了邮递员的妆,到《刘三姐》剧组化妆。等化完妆,刘世龙一看,说:“怎么是古装戏?”化妆师说:“就是古装戏嘛。”刘世龙问:“刘三姐不是哪儿的劳动模范吗?”化妆师风趣地说:“是古代的劳动模范,不是现在的劳动模范。”试妆后,苏里说:“就是他了!”
剧中的二哥用的是在《我们村里的年轻人》里扮演曹茂林的梁音,老渔夫则由张巨光饰演,演莫管家的是贺汝瑜。他们都是长影的优秀演员。
要拍戏了,刘世龙说:“我得看看剧本呀。”姜树森说:“不用,让你怎么演你就怎么演。”她给刘世龙讲了一遍剧情,又讲了要拍的那场戏是什么情境,然后把他的台词告诉他,就开始在棚里拍摄了。《刘三姐》先拍内景,拍完再出去拍外景。直到刘世龙背着行李到了广西外景地,途中看了剧本,才知道《刘三姐》是怎么回事。
出外景前,刘世龙到长春当时的第五百货商店买牙膏。背后有人递给他一张车票,问:“这是你的票吧?”刘世龙想也没想就说“不是”,接过来交给了售货员,还喊:“谁的票丢了?”售货员看了看票面,就问柜台外面的顾客:“哪位顾客要到桂林?票丢了!”刘世龙忽然想起自己要去桂林的事,连忙掏兜,票不见了,连忙说:“是我的票,今天我要到桂林去拍电影,我忘了。”有人认出他是演员刘世龙,售货员就把票还给了他。
刘世龙骑着自行车赶到火车站,把车子往存车处一存,跑到检票口,一摸兜,车票又不见了,才想起票落在家里了,可这时取票已经来不及,只好说明情况,央求检票员放他进去,说上车补票。因为刘世龙是长影演员,又有点儿名气,检票员就让他进站了。
在广西拍摄外景的时候,也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当时正赶上桂林天气最闷热的日子,天一热喝水就多。两个剧务往山上抬开水,一根扁担一个木桶,前高后低,水桶不断往下滑。热心的导演苏里担心水桶滑下去烫伤人,就上前帮忙,谁知桶底突然脱落,开水倾倒下来,把苏里烫伤了,两条腿上的皮肤一片片坏死,吓得胆小的人都不敢看。
大家急忙把苏里送到医院,抹了些药,腿包得像大白蜡。医生让苏里住院,可他重任在肩,哪肯住院,于是躺在担架上,让人把他抬到现场指挥拍戏。苏里让副导演姜树森做执行导演,姜树森心里没底。在苏里的鼓励下,她按照分镜头剧本拍了下去。苏里在一边看着,姜树森有拿不准的就问他。
在外景地,苏里遇到的最大难题还不是烫伤,而是原本演配角的黄婉秋现在演主角了。这个16岁的小姑娘人生阅历和表演经验都不够,怎样才能演好聪明、泼辣的刘三姐?导演一场戏一场戏地教她,帮她分析人物,使她能够更好地进入角色。
影片拍摄遇到麻烦,上映前也颇多坎坷。拍摄完成后,广西方面提出了一些意见,认为应该加上刘三姐反财主霸山和舞台戏中群众和刘三姐对歌的情节,对影片中的歌词也提出了修改意见。
后来,厂里综合了各方面的意见,让苏里调整修改方案,把乔羽请来修改剧本,请回广西的演员和歌曲配唱者,厂里的演员已经“上戏”的立刻进行调整,全力保证《刘三姐》的补拍工作。
乔羽来到长春,苏里和他一起研究修改剧本。乔羽坚持不加媒婆说媒的情节,加了盘歌、采茶等,删去了一些多余的场景。厂里通过这个修改方案后,苏里带组补拍。
在影片修改过程中,广西方面表示这部影片基本上是长影拍的,广西电影制片厂就不署名了,他们准备重拍一部《刘三姐》,后来还发来了正式文件。于是,影片完成之后就没署广西厂的名字。
影片上映后,刘世龙、黄婉秋和“莫管家”贺汝瑜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成了观众追捧的明星。随着《刘三姐》的走红,电影里的外景地桂林和阳朔也红遍了世界,成为热门旅游城市。
1991年7月,电影《刘三姐》发行30周年、黄婉秋从艺35周年的纪念活动在桂林市举办。该片编剧乔羽,导演苏里,演员刘世龙、梁音等应邀出席。全体人员乘着彩船,沿当年拍摄路线由桂林驶向阳朔。“欢迎刘三姐回阳朔”的大字在阳光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刘三姐》上映大约40年后,张艺谋执导了大型实景舞台剧《印象·刘三姐》。他回忆说:“电影《刘三姐》对我影响至深,我小时对刘三姐的印象,那就是人漂亮,歌好听!刘三姐是我儿时最美的回忆。”
《刘三姐》在当年的影响,从姜文的回忆中也可见一斑。他说:“我小的时候一直感受着电影带来的快乐,13岁那年,我连续看了17遍《刘三姐》。”
7小时前
罚你爱上我 4星
共回答了451个问题 评论
经典电影《刘三姐》拍摄于1960年,是根据广西壮族民间传说改编摄制,刘三姐因为用山歌唱出穷人的心里话遭到地主的陷害,流落漓江的刘三姐被老渔夫和儿子阿牛收留。地主莫怀仁听说刘三姐聚众唱歌,收买不成之后,便想通过对歌降服刘三姐。莫怀仁请来的三位秀才迂腐不堪,被刘三姐唱得张口结舌,狼狈不堪。莫怀仁不甘心,把刘三姐抢入莫府,莫怀仁以荣华富贵诱她不成,便想对刘三姐开杀戒。刘三姐在阿牛和众乡亲的帮助下逃出了莫府。
该电影根植于广西的山山水水,契合了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成为了一部“人美 歌美 景美”的经典佳作。
集体记忆·彩调剧《刘三姐》
广西形象的代表
彩调剧《刘三姐》诞生于1958年,六十多年来,该剧已经在国内外演出2000多场。
经过广西一代代“刘三姐”倾情演绎,彩调剧《刘三姐》已经成为了广西形象的代表,成为中外交流的友好大使。
一部传唱六十多年的经典彩调剧,用山歌唱响爱情,用山歌唱响壮族人民的美好生活。彩调剧《刘三姐》中著名唱段《世上哪有树缠藤》,主要是以自由和幸福生活的追求为主题,用男女情歌对唱的方式,传递彼此之间的美好情谊。
集体记忆·彩调剧《新刘三姐》
向经典致敬
彩调剧《新刘三姐》讲述了一个壮家山歌传人姐美用山歌振奋精神、鼓舞人心的动人故事。
剧中山歌宛转动听,超越时空,架起沟通历史、现在和未来的桥梁,传递出八桂歌海的大爱大美,演绎着八桂儿女的乡音乡愁。
彩调剧《新刘三姐》的创排是广西推动刘三姐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一次艺术探索和实践。新主题、新语境、新人物、新演绎方式向经典致敬,展示新时代壮乡人民追梦逐梦的奋斗英姿,融入了电商、网络等一些时代流行元素,保留了彩调本土韵味,打破戏曲固有的程式化,彩调剧山歌体与现代流行音乐综合运用,通过对爱情的态度、对山歌的态度,对乡土的态度、对远方的态度,感受新时代刘三姐的新风采,展现新时代壮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5小时前
猜你喜欢的问题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热门问题推荐
3个月前1个回答
3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2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2个月前1个回答
3个月前1个回答
2个月前1个回答
3年前5个回答
3个月前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