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都有哪些

假如又若何 2个月前 已收到5个回答 举报

我和你啊 3星

共回答了338个问题采纳率:97.7% 评论

节气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春分是指二十四节气之一,即太阳位于黄经0°时。于公历3月20日或3月21日交节。春分一到,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此时也是早稻的播种期。

15小时前

33

预见离别 1星

共回答了174个问题 评论

24节气从春到冬依次为: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曙,大曙。

立秋,处曙,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民间有歌谣唱曰:(简化版丿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曙相连,秋处白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对于后人掌握气候变化,掌握农时,搞好农业生产,十分有好处。可以说,是科学知识。

13小时前

43

大哥爱过谁 1星

共回答了182个问题 评论

古代,通常将冬至到夏至再到冬至之间的时间段(约365.25日)也就是岁实(回归年),分割为24段(每段约15日2时5刻),每段起始于一个节气,依次为: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指的是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秦时期开始订立、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11小时前

22

都是风景 4星

共回答了499个问题 评论

24节气对应的精准时间,每年的节气具体时间都是不一样的,直接算好列出来给大家参考。二十四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7小时前

46

冭羙柒颜 2星

共回答了24个问题 评论

立春:

[一候东风解冻]: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

[二候蜇虫始振]: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

[三候鱼陟负冰]: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雨水:

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

其中一候对应的花信为菜花,二候为棠棣,三候为李花。

  一候獭祭鱼,指的是雨水时节,水獭开始捕鱼了,捕捉到鱼后它们会将捕获的鱼排列在岸边展示,似乎要先祭拜一番后再享用。

  二候鸿雁来,指的是五天过后,南方天气暖,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候鸟是随着天地阴阳之气的变幻而往来,以适应气候。

  三候草木萌动,指的是再过五天,天地间阴阳交泰,出现生机,草木乘此生机,开始萌动,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将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雨水节气的涵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但雨水不仅表征降雨的开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气温的升高。雨水前,天气相对来说比较寒冷。雨水后,人们则明显感到大地回暖。

惊蛰:

“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其中一候所对应的花信为桃花,二候为杏花,三候为蔷薇。

  所谓桃始华,指的是惊蛰之日,桃花是月始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乃闹春之始,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流水桃花,便勾引出千媚百态。

  庚就是黄鹂,所谓“仓庚鸣”,指的是惊蛰后五日,黄鹂最早感春阳之气,嘤其鸣,求其友。仓为青,青为清,庚为更新,“昔我云别,仓庚载鸣”,文人由此也称它“离黄”,“离黄穿树语断续”就成了悲声。

  过五日,鹰化为鸠。鹰,鸷鸟也,鸠,即今之布谷,所谓“鹰化为鸠”,指《章龟经》曰:仲春之时,林木茂盛,口啄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故名曰鸤鸠。此言鹰化为鸠,春时也。

春分:

“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春分在中国古历中的记载为:“春分前三日,太阳入赤道内”。

  立春第一候:东风解冻
  东风送暖,开始化解大地上的寒冷与冰冻。

  立春第二侯:蜇虫始振
  潜伏在地下的各种小虫感受到早春的生发之气,开始动了,也就是在睡梦中动一动,还没有苏醒过来。

  立春第三侯:鱼陟负冰
  陟是上升的意思,鱼儿因为水温渐暖,就竞相浮游到水面,因水中仍有未融化的碎冰,在岸上看来就如同鱼儿背负着冰块在水中游。

  立春日沐浴方
  《云笈七签》曰:“以立春日清晨,煮白芷、桃皮、青木香三汤沐浴,吉。”

清明:

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意思是说,这个时节先是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最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清明三候所代表的花信为:“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三花一开,春满枝头,春意盎然,绿意萌动。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春天的风,清明的雨,此时节,阳光明媚,惠风和畅,杏花微雨,桃李争艳,天下皆春。尤其在我国江南,清风细雨构成一幅诗意清新的民俗水墨画。

  春光明媚,春风和煦,正是颐养身心的好时候,保健专家提示说,此时节养生保健应以养肝为主。遇事戒怒,不大悲大喜,要做到心胸开朗,心境平和,畅达情志;多出去走走,登高望远,寄情山水,陶冶性情;多吃柔肝养肺的食物,如荠菜,菠菜、银耳、山药等。

谷雨:

一候萍始生:谷雨之日,萍水始相逢。

二候鸣鸠拂其羽:谷雨后五日,鸣鸠拂其羽。鸠即布谷鸟。鸠鸣预示着春天即将结束,此时田野里到处回荡着它“家家种谷”的呼唤。

三候戴胜降于桑:再五日,“戴胜降于桑”。“戴胜”又称鸡冠鸟,此时落于桑树,蚕将生之候。

在古代,人们将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鸣鸠拂其羽;第三候戴胜降于桑。三候的意思是谷雨后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声声鸣叫,在田野里提醒人们要开始播种,进而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是蚕宝宝将要生长的信号。

立夏:

“初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和“三候,王瓜生”。所谓“初候,蝼蝈鸣”中的蝼蝈,蝼蛄也,适宜温暖潮湿的环境中,随着蝼蛄的鸣叫,表示夏天的味道浓了。

“二候,蚯蚓出”,蚯蚓是地地道道的阴物,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土壤中,当阳气极盛的时候,蚯蚓也不耐烦了,出来凑凑热闹。而所谓的“三候,王瓜生”,王瓜是华北特产的药用爬藤植物,在立夏时节快速攀爬生长,于六、七月还会结出红色的果实。

  立夏的到来,在天文学上表示即将告别春天,夏天就要开始,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

小满:

小满有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

一候苦菜秀:小满虽然预示着麦子将熟,但毕竟仍然处在一个青黄不接的阶段。在过去,百姓们在这个时候往往以野菜充饥。食苦菜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苦菜的品种也多种多样。《埤雅》以荼为苦菜。《毛诗》曰:“谁谓荼苦?”是也。鲍氏曰:“感火之气而苦味成。”《尔雅》曰:“不荣而实者谓之秀,荣而不实者谓之英,”此苦莱宜言英也。鲍氏曰:“感火之气而苦味成。”蔡邕《月令》以谓苦荬菜。

二候靡草死:郑康成、鲍景翔皆云:靡草,葶苈之属。《礼记》注曰:“草之枝叶而靡细者。”方氏曰:“凡物感阳而生者,则强而立;感阴而生者,则柔而靡。”根据这些古籍的著述,所谓靡草应该是一种喜阴的植物。小满节气,全各个地开始步入夏天,而靡草死正是小满节气阳气日盛的标志。

三候麦秋至:这一句原为三候小暑至,后《金史志》改麦秋至。《月令》:“麦秋至,在四月;小暑至,在五月。小满为四月之中气,故易之。”麦秋的秋字,指的是白骨成熟之时。因此,虽然时间还是夏季,但对于麦子来说,却到了成熟的“秋”,所以叫做麦秋至。

原为小暑至,后《金史志》改麦秋至。《月令》:“麦秋至,在四月;小暑至,在五月。小满为四月之中气,故易之。秋者,百谷成熟之时,此于时虽夏,于麦则秋,故云麦秋也”。

从气候特征来看,在小满节气到下一个芒种节气期间,全国各地都是渐次进入了夏季,南北温差进一步缩小,降水进一步增多。

芒种:

  一侯螳螂生:螳螂于上一年深秋产卵,到芒种时节,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
  二侯鵙始鸣:鵙是指伯劳鸟,是一种小型猛禽。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
  三候反舌无声:反舌是一种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鸟,此时它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夏至:

一候鹿角解:
  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

夏至

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丌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

冬至

日角才脱落;

  二候蝉始鸣;
  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

  三候半夏生:
  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我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一般年份,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荆楚岁时记》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

小暑:

一候温风至:小暑时节,大地上不再有一丝凉风,所有风中都带着热浪;

二候蟋蟀居宇:由于炎热,蟋蟀也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

三候鹰始鸷:老鹰也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飞翔。

大暑:

一候:腐草为萤

世界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

腐草为萤。曰丹良,曰丹鸟,曰夜光,曰宵烛,皆萤之别名。离明之极,则幽阴至微之物亦化而为明也。《毛诗》曰:熠耀宵行。另一种也,形如米虫,尾亦有火,不言化者,不复原形,解见前。

二候:土润溽暑

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

溽[rù],湿也,土之气润,故蒸郁而为湿;暑,俗称龌龊,热是也。

三候:大雨时行

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前候湿暑之气蒸郁,今候则大雨时行,以退暑也。

立秋:


  一候,凉风至。西方凄冷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的热风。
  二候,白露降。大雨之后,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露,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三候,寒蝉鸣。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知了、知了”的叫个不停。有诗《立秋》曰: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虽非盛夏还伏虎,更有寒蝉唱不休。

处暑:

一候,鹰乃祭鸟。鹰自此日起感知秋之肃气,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并且先陈列如祭而后食,古人称之“义举”。

  二候,天地始肃。接着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充满了肃杀之气。古时有“秋决”的说法,即是为了顺应天地的肃杀之气而行刑。《吕氏春秋》上说:“天地始肃不可以赢。”即是告诫人们秋天是不骄盈要收敛的季节。

  三候,禾乃登。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意思就是开始秋收。

白露:

“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意思是说白露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的时节。可见白露实际上是天气转凉的象征。

  玄鸟即燕子。可能是商的图腾。传说有娀氏女简狄吞燕卵生了商的始祖契。<山海经>上说,玄鸟是一种四翅鸟类,羽毛呈淡黄色,喜食鹰肉,性暴戾,居于平顶山。《诗经》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

  而“养羞”的解释则是:储藏食物。《逸周书·时训》中说:“白露之日鸿雁来,又五日玄鸟归,又五日羣鸟养羞。”朱右曾校释:“养羞者,蓄食以备冬,如藏珍羞。”

  白露即为典型的秋季气候,容易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简单实用的药膳、食疗应该更为实用一些。适当地多服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吃些人参、百合、杏仁之类的东西。喝些清茶。另外,春捂秋冻是一条经典的

养生

保健要诀。但是,早晚温差大就应该及时添加衣被,以免受寒。

秋分:

一候雷始收声。鲍氏曰:雷,二月阳中发声,八月阴中收声,入地则万物随入也。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因此,雷声不但是暑气的终结,也是秋寒的开始,更是万物开始衰败的征兆,天气也逐渐阴冷寒凉。

  二候蛰虫坯户。《礼记》注曰:坯,益其蛰穴之户,使通明处稍小,至寒甚,乃墐塞之也。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

  秋,具有“收藏”之意,过冬的动物开始储存食物。人类讲究秋收,一来以慰春耕收获之喜,二来亦是为来年一年的食物作准备。顺应节气的变化,此时的行事方法,忌“满”而宜“敛”,当收放自如,不宜太张扬。

  三候水始涸。《礼记》注曰:“水本气之所为”,春夏气至,故长,秋冬气返,故涸也。是说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秋分时节到来,人们在日常

养生

中应顺应节气的变化,在生活、行事当中遵循规则而来,不骄不躁,收敛神气,心情处于安定平静之中,以缓深秋肃杀之气。

寒露:

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人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一候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

二候为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

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寒露三候时间段:寒露三候是这样说的,寒露之日鸿雁来宾,又五日雀入大水为蛤,又五日菊有黄华。

也就是说每隔5天是一候,寒露时间在阳历每年10月8~10日,所以我们在这个时间基础上加5天就可以推算出寒露三候中每一候的时间了。

霜降:

一候豺乃祭兽:豺狼开始捕获猎物,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

二候草木黄落: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

三候蜇虫咸俯: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立冬:

一候水始冰:水已经能结成冰;

二候地始冻:土地也开始冻结;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三候“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这是摘自宋人仇远关于立冬的诗句。迟到的缕缕秋雨携来了微寒,还没有霜(也许是飘雨的缘故吧),庭前院落里的树叶半青半黄,还在变色,秋天还没有彻底过去。

南国的冬天来得要晚一些,即便立冬也还有浓郁的秋色。而在北国,农历九月就已万物萧条、落叶翩飞,雁影无踪、蛰虫无痕,凄风冷雨、寒霜冰雪了。我国幅员辽阔,南北纬度跨度大,同一季节各地景象各异。

小雪:

  一候“虹藏不见”。古人认为天虹出现是因为天地间阴阳之气交泰之故,而此时阴气旺盛阳气隐伏,天地不交,所以“虹藏不见”;

  二候“天气上升”。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阴阳不交,万物失去生机;

  三候“闭塞而成冬”。由于天气的寒冷,万物的气息飘移和游离几乎停止。

大雪:

一候鹃鸥不鸣:这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

二候虎始交:由于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正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所以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

三候荔挺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也可简称为“荔”,也是由于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冬至:

一候蚯蚓结: 蚯蚓结: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二候麋角解:麋角解: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三候水泉动:水泉动: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小寒:

一候雁北乡: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

二候鹊始巢:喜鹊在这个节气也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了;

三候雉始鸲:到了三候,野鸡也感到阳气的滋长而鸣叫。

大寒:

初候鸡始乳: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

二候征鸟厉疾:而鹰集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最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觅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抗严寒;

三候水泽腹坚: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坚强、最厚。另外,大寒出现的花信风候为“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生于江南一带)”。俗话说:“小寒大寒,冷成一团。”此时,像小寒一样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融,呈现出冰天雪地的严寒景色。

2小时前

7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9595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