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的来历 故事50字

虚构能力 3年前 已收到9个回答 举报

字字如画 2星

共回答了222个问题采纳率:96.7% 评论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

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

11小时前

29

手植棠梨 2星

共回答了224个问题 评论

答:春联来源于春贴,古人在立春之曰、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ζ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请专家审核!

9小时前

44

终有归途 1星

共回答了180个问题 评论

答:春联一开始不称“春联”,而叫“桃符”。据说贴桃符的起源很早,当时贴“桃符”是为了用来驱除妖魔鬼怪。传说,古代有一种极其凶残的怪兽,经常作恶,危害百姓,却又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降住它。后来,有两位专门除妖的神仙,他们用桃枝降住了怪兽。于是,民间便传出,直呼偶在门上挂上刻有两位神仙名字的桃枝,妖魔鬼怪便不敢靠前。后来,这样的桃枝被称为“桃符”,“桃符”便流行下来了。

  在五代十国时期,桃符演变成了春联。据记载,当时后蜀主孟昶让张逊在桃木上题词,他写完之后,孟昶觉得不对仗,便又写道:“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是中国第一幅春联,而在当时还被成为桃符。后来纸张的出现,桃木换成了红纸。春联真正的出现是在明朝朱元璋时期,当时,朱元璋要求家家户户贴春联,于是大街小巷处处贴满了春联。

寓意  

为春节增添喜气的气氛。春联都是红底黑字或者红底金字,加之各种纹饰,符合新春的喜庆和欢乐,为春节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春联最早的时候不叫“春联”,而是叫“桃符”。

 桃符的起源很早,具体时间已无从考证,当时贴桃符是为了用来驱除妖魔鬼怪的。

 据传说,古代有一种极其凶残的上古神兽,经常作恶,危害百姓,老百姓惊恐万分,却没有什么东西能降住它!

贴春联的寓意是为了表达汉族劳动人民的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6小时前

20

耂公继续吧 1星

共回答了163个问题 评论

春联的起源,最早应追溯到周朝的“桃符”,所谓桃符,其实就是两块桃木板。当时的桃符并不是过年时候才悬挂,是平时就一直悬挂在大门的,大体就像现在屋前的“泰山石敢当”。

到了宋代,人们开始普遍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中充分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

2小时前

24

出逃芭比 2星

共回答了233个问题 评论

春联最早是由避邪的桃符演变而来的。后来桃符渐渐简化,以方形红纸画个桃形,再写上神荼、郁垒的名字代替。

到唐朝以后,又在这红纸写些吉祥话,再修饰对仗,慢慢就形成今天的春联。

23小时前

39

别喝孟婆汤 3星

共回答了325个问题 评论

春联始于公元前七百多年的五代,后蜀皇帝孟昶过年时令群臣在桃符板上题字,谓之"题桃符",春联诞生于明朝朱元璋初夕传旨公卿士庶家须加春联一幅,自此春联之风传到民间。

17小时前

49

靈魂相认 1星

共回答了161个问题 评论

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对联)的习俗。

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鬼神名字分别写于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

11小时前

18

藕稀饭 4星

共回答了463个问题 评论

春联来源于桃符。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3小时前

20

害羞分子 2星

共回答了233个问题 评论

50字说不清的 据说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

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由此开始,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这不仅表现在开始用骈体联语来替代“神荼”、 “郁垒”,而且还扩展了桃符的内涵,不只是避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这就成了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1天前

45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9595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