噯伱一輩 2星
共回答了276个问题 评论
一、前习俗水平(9岁以下)
前习俗水平分为两阶段:
(1)惩罚与服从的定向阶段。他们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认为受到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他们还没有真正的道德概念。
(2)相对功利定向阶段(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道德价值来自对自己需要的满足,他们不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
二、习俗的水平(9-16岁)
(1)寻求认可定向阶段(好孩子阶段)。顺从传统要求,符合大众意见,期望得到别人赞许,并按照人们所说的“好孩子”的标准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又叫做好孩子定向阶段。
(2)维护权威(秩序)定向阶段。处于该阶段的儿童其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
三、后习俗水平(16岁以上)
这一阶段已经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制约,达到完成的自律水平。所以说成年人中只有少数才能达到。分为两个阶段:
(1)社会契约定向阶段。进入这一阶段的人开始认识到法律和道德准则是一种社会契约,是大家商定而来的,既然是商定而来的就是可以改变的。所以处于这一段的人认为法律法规应根据具体的现实情况改变或修订。
社会契约定向阶段与秩序和法规定向阶段两个阶段都涉及到了法律法规,不同之处:秩序和法规定向阶段认为法律是不能变动的,只能僵化的遵守;社会契约定向阶段认为法律可以根据现实情况改变修订。
(2)普遍的道德原则(良心)定向阶段。(这是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
在这个阶段上,他们认为人类普遍的道义高于一切。道德判断系一个人的伦理观念为基础。个人的伦理观念用于判断是非时,具有一致性与普遍性。
9小时前
猜你喜欢的问题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热门问题推荐
1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2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3个月前3个回答
3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3个回答
3个月前3个回答
2个月前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