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眠花 1星
共回答了149个问题 评论
1.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在中国古代所有将军中,最受女孩子欢迎的就是骠骑将军霍去病,霍去病吧里面,女孩子们都怀着对霍去病的无限情怀和憧憬,以写文写诗的形式来纪念这位少年英雄。
一个电视节目里,一个年轻的女孩说他一直爱慕霍去病,因为在少女时代曾经做过一个梦,长亭外飘着雪花漫天,嫖姚校尉霍去病和她分别,出师朔方。
嘉宾很不理解,“可是,霍去病,这是个古代的人诶?”
那个女孩说,“可是在我心中,他始终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男孩,在我心中他始终那么年轻。”
是啊,十七岁就一战成名得封冠军侯艳羡无数人,二十岁纵横河西走廊,打开中国丝绸之路的大门,二十二岁漠北决战决定帝国命运的走向,他一生如此辉煌,却又在辉煌的顶峰,二十三岁,随风而逝。
霍去病的形象定格在他二十岁纵马高呼那一刻,始终那么年轻,他没有英雄迟暮廉颇老矣的悲哀,也不会成为大腹便便的中年将军,不像他舅舅卫青,留在人们记忆中的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中年男人,不像后世的戚继光,会被社会打磨成圆滑世故的交际人。
其实他们也曾经年少过,飞扬过,卫青龙城之战成名的时候也很年轻,戚继光年轻的时候也说过“一年三百六十天,多是横戈马上行”。那时他们少年英雄,意气风发,但那些都只是曾经了,淡漠地,留在人们记忆里的不是这些,甚至连他们自己都忘了。
而霍去病,因为过早离开,他始终是那个飞扬的少年,这对他而言又是何等幸运。
因为过早离开,他的历史形象永远是个英俊的少年,翩翩的名将,他的一生只留下无与伦比的青春,勇气和奇迹,而没有政治倾轧,官场凶险和中年失意英雄迟暮。
他是如此幸运,因为年轻,那份桀骜不驯和英气勃勃从不消逝,那句铮铮誓言从未被遗忘。
“皇上,只要有一天未曾消灭匈奴,我绝不成亲,绝不喝这酒。”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
2.顶配高富帅?
用高富帅标准来看霍去病,高和富不仅仅满足,而且是远远达标的顶配。
霍去病到底帅不帅?其实这个话题很有争议,据我读史书的经验,如果是陈寿来写《史记》那么就有理有据了,陈寿爱八卦,连大乔小乔这些人的事,他都兴致勃勃地记上一笔,引起后世无限遐想。
而帅不帅,则很好推断,《三国志》里面,周瑜孙策是真帅哥,形容词都是“美姿颜”“容貌昳丽”“美周郎”“壮有姿貌”,可想见两兄弟那是翩翩美少年,真正的帅哥,刘备刘表诸葛亮等二十多人,统一形容词“伟”,“身形甚伟”“其伟也”,那么这些人还是高大健壮,有不错的容貌,而老曹和孙权就比较那个了,估计是真不怎么样。
但司马迁不爱八卦,后世那么多迷恋霍少的迷妹想从故纸堆里看出霍少的生活,依然徒劳,司马迁不会记录这些和历史长河无关的小事,在历史里,霍去病的长相和感情经历都是迷雾。
但想来,姨妈卫子夫温婉秀丽,舅舅卫青,甚至弟弟霍光都是仪表风流,而他自己也从小甚得自己姨夫汉武帝的宠爱,估计是长得很讨喜的。习武之人,体格匀称一身肌肉,霍去病的长相,几乎不可能差。
霍去病和卫青不同,卫青小时候生活艰苦,而霍去病生下来就是皇亲国戚,这种烙印体现在他自己身上,霍去病是天生的高富帅,这也是很多人喜欢或者不喜欢霍去病的缘故,那种高贵是无法模仿的。
尽管有人指责霍去病太喜欢奢华的生活,军中带庖厨,米粮肉食随意丢弃。
但这一切放到其他的官二代头上,是纨绔子弟扰乱军营,但放到霍去病头上,在他的赫赫战功面前,这一切小事不值一提,也就是汉武帝和群臣茶余饭后一个用来打趣的笑谈而已。
皇族出生贵气逼人,高大英俊,又战功赫赫威震天下的少年英雄,二十岁,仅仅二十岁几乎做到了一个男人想做到的一切,名留青史千古瞻仰。
他的人生实在太过完美,完美得像逆天的穿越者,所以他的早逝让他的人生有了一些不完美,有那句成语正是说霍去病,叫做天妒英才。
李乐版的霍去病被认为是最经典的霍去病,李乐真正演出了霍去病那种一身傲骨不屑一顾的贵族气息,混杂着霍去病英俊却不秀气,刚烈勇武的气质,让无数人相信,历史上的霍去病就是这样。
3.如果,只是如果
卫青一生只打过一次败仗,漠南之战苏建全军覆没赵信叛变,虽不是惨烈,但也惨淡收场,而与卫青并称帝国双璧的霍去病,则是从无败绩,一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每一战均是孤军深入,孤立无援,每一战都是斩获无数,大胜而归。
霍去病的无敌,有一部分源于他军事生涯的短暂,短短六年时间里,他改变了王朝命运,但也因为短暂,他没有机会去失败就匆匆离开,他以最完美的姿态定格在历史长河中。
一次漠南之战,两次河西之战,一次漠北决战,一生四战全胜,但仅有四战,这或许也是一种幸运。
如果,霍去病真的失败了,后世的人还会那么喜欢这个曾经封狼居胥,曾经不可一世的天之骄子吗?对于霍去病自己而言,他就像千古神勇无二的项羽,自杀于乌江边,霍去病的骄傲和一生荣耀,能接受自己的失败吗?
这真是千古难解的谜。
如果,穿越两千年时光,如果真的能把后世人对他的景仰传达过去,那又是怎样一种惊艳?我多么想,汉军能高歌那首“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
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
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
胡无人,汉道昌。
陛下之寿三千霜。
但歌大风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李白的《胡无人》,如果,他能看到这首诗,那多好。
在漠北决战出征的仪式上,那首歌响彻了整个汉军军营,那首烽火激荡的《胡无人》,霍去病留下背影,汉武大帝遥遥望着远去的将士,那是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汉武帝多么渴望长生,渴望陛下之寿三千霜,但即使是他也敌不过岁月,他没有看到后世丝绸之路的繁荣,也没有最终看到匈奴称臣那一天,歌唱起大风却是铿锵有力,“但歌大风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4.冠军侯的传承
那年,十七岁的霍去病走向汉武帝的大殿,在群臣的朝贺声中,在李广程不识两位终身未封侯的白发苍苍老将的注视下,在舅舅卫青的赞许中,接过皇帝封赏,那个少年是如此的天选之子,在十七岁就已经封侯,接过的封号是如此璀璨夺目,冠军侯。
或许那个年代的汉语,冠军二字还没有今日的含义,刘彻那一刻所代表的意义只是彰显自己这个侄子勇冠三军的勇气。
但他不知道,因为霍去病,这个名号本身也会成为一种传奇,在后世的千年里,因为河西走廊那个身影,因为霍去病的勇冠三军的勇气,因为漠北的纵横无敌,因为封狼居胥祭天的冠军侯身影。在封狼居胥成为武将无上的荣耀之后,冠军二字逐渐代表着竞赛中的最强者,代表第一,代表胜利,代表青春与奇迹。
汉朝名将辈出,
淮阴侯韩信,虏魏、破代、平赵、下燕、定齐 ,潍水杀龙且,垓下破项羽。
长平侯卫青,汉武时代另一位帝国双璧,成名于龙城之战,数次与匈奴作战,让匈奴单于也为之震撼。
新息侯马援,东汉名将,伏波将军,西破羌人,南征交趾,誓言马革裹尸。
他们无一不是人中之龙,是决定帝国命运的顶尖的名将。
但最后让名号也成为传奇的,却独冠军侯一份。
在霍去病封狼居胥几百年后,另一位冠军侯登上历史舞台。
这位东汉名将,登燕然山刻石记功,史称燕然勒石,与霍去病封狼居胥同样成为中国古代武将两大标志性荣耀。
而他对历史的贡献,仿佛冥冥中要继承霍去病曾经的事业,对那时候实力尚存的匈奴帝国完成了最后一击,汉终灭匈。
5.为了忘却的纪念
2000多年后,几位老文化工作者在挖掘酒泉的来历时,居然淘出了“霍去病西征匈奴,大胜后皇帝赐御酒犒赏,将军以为功在众将士,御酒应由大家分享,但人多酒少,不足分配,乃将御酒倾入泉中,众将士欢呼共饮,酒泉因此得名。”的一段佳话,并且迅速流传开来。
这个故事后来被《汉武大帝》采纳,由最经典的李乐版霍去病演绎,深入人心。
后来更有那句诗,“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倾入江河中,赠饮天下人”。也是借用了霍去病倾酒入泉的意思。
也有人质疑,说酒泉的地理志明明白白写着“其泉若酒”,霍去病的浪漫传说,美则美矣,却无史料记载。
无论真实的历史是怎样的面目,都丝毫影响不了酒泉人对这位少年英雄的热爱和崇敬之情,并趁着发展旅游业的机遇把泉湖公园改建成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西汉酒泉胜迹”,在传说霍去病"倾酒入泉”的古泉北侧矗立起大型群雕”出征”“鏖战”“庆功”3组场景,准确而艺术地再现了霍去病将军河西大捷的历史功绩和酒泉的来历。
这一举措,更令为数众多的酒泉人及外地游人宁可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酒泉的文化工作者还把“倾酒入泉”这一传说或搬上舞台或吟诗赋词,来颂扬这位少年名将的丰功伟绩。
2003年,胡玫执导的电视剧《汉武大帝》,李乐饰演的青春飞扬的霍去病成为一代人心中的经典。
2015年,中国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河西走廊》,再现了一代名将霍去病风采,高度评价了他打通河西走廊,开启丝绸之路的功绩。
至今在甘肃和陕西,还能找到霍去病当年的遗迹,而霍去病这个名字,也如同传奇,如同神话,从未被人忘记。
两千年过去了,那段青春跃马的岁月,那则华夏史上最壮丽的诗篇,那个千里征战的英雄背影,那个飞扬少年的英姿,永远那么明晰。
13小时前
猜你喜欢的问题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热门问题推荐
3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2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2个月前2个回答
1个月前2个回答
1个月前2个回答
3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3个月前2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