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生平经历四个阶段

昏君天下 1个月前 已收到4个回答 举报

陽茪丅傳說 2星

共回答了269个问题采纳率:90.7% 评论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35岁以前)

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

二、困居长安时期(35-44)

杜甫在长安落第,后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45-48)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

四、西南飘泊时期(48-58)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

16小时前

40

淳化滴神 2星

共回答了203个问题 评论

第一个阶段是南北壮游时期。从玄宗开元十九年(公元 731 年)起,为了扩大眼界、结识名流,杜甫数度漫游,历时达十余年之久,其间他到过金陵、姑苏、浙东、齐赵一带。代表作:《望岳》。

第二个阶段是困居长安时期,长达十年。 杜甫到长安谋官未成,加之家庭突遭变故,生计日艰,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生活。长安困守使杜甫成长为一名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第三个阶段杜甫在安史之乱中,曾陷贼,后 “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被任命为左拾遗。代表作:《悲陈陶》《哀江头》《春望》《北征》《羌村三首》及“三吏” 、“三别”等

最后一个时期:759年7月杜甫弃官,流寓陇、蜀、湖、湘等地,“漂泊西南天地间”。旅居夔州期间,杜甫作诗四百三十余首,创作的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其一生的高峰。大历三年(公元 768 年)正月,杜甫启程出川,三月抵达江陵。本想北归洛阳,又因河南兵乱不能成行。

14小时前

28

枕着小巷 2星

共回答了81个问题 评论

第一期、读书游历时期(712年-745年),这一个时期就是杜甫在34岁以前读书并且游历的时期,据杜甫《壮游》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第二期、困守长安时期(746年-755年),这第二时期,包括杜甫35岁到44岁的十年间作品,这个时期,杜甫差不多一直住在长安,作品也基本是在长安所写。

第三期、陷安史叛军中、为官时期(756年-759年),这一个时期,包括杜甫45岁至48岁的作品,这个时期杜甫在逃乱时陷于叛军中为时九个月,后又为官约两年零两个月。

第四期、漂泊西南时期(760年-770年),这最后一期,包括杜甫49岁到其生命最后的时期,这一时期杜甫总共创作了一千余首诗,算算相当于杜甫一生所创作诗歌的70%。

11小时前

44

静静看你走 2星

共回答了8个问题 评论

第一阶段(712年-745年),这是杜甫重要的读书吸收阶段。有作品《壮游》诗曰:“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从中可以看出,少年才俊,脱颖而出。这一阶段作品应该很多,但流传下来的却很少!这一阶段的代表作《望岳》至今深受欢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壮彰显杜甫霸气侧漏的魄力!

第二阶段(746年-755年),这一时期他结束了东奔西跑的游荡生活,开始了相对稳定的政治生涯。虽然他居住的长安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仕途失意的他目力却聚焦在下层人民,因而创作出很多具有现实特色的优秀代表作品。例如:《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第三阶段(756年-759年),这是历史上的“安史之乱”时期,杜甫在逃难时与众多百姓陷于叛军之中,饱尝战乱之苦的杜甫对下层人民给予深刻的同情,其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也融入诗歌之中。

著名的有《北征》、《洗兵马》、《三吏》、《三别》、《春望》。特别是“三吏”“三别”成就了杜甫的文学价值,对于杜甫跻身唐代大家行列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第四阶段(760年-770年),也是他创作的又一个高峰期。作品以抒情诗为主形式多样,有写景状物的,有借古讽今的,有悲天悯人的,有踌躇满志的。代表作品有:《蜀相》、《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等等。

7小时前

43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9595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