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庸主要是讲什么的啊

虚妄热情 4个月前 已收到4个回答 举报

殘捊哋汜憶 1星

共回答了112个问题采纳率:92.7% 评论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着重阐述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怀抱积极的奋斗目标与治国平天下之间的重要关系。在强调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外,也强调了对社会的关心和参与精神,关心人民疾苦,努力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安定。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的人物。自我教育贯穿于人一生之中,人们一刻也离不开自我教育。要将自我教育贯穿于人生的全部过程,就需要有一种强有力的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精神,这种精神就叫做慎独。

19小时前

7

流言锁红颜 2星

共回答了201个问题 评论

《大学》:自修齐,至平治。止于至善,本末。从止于其所当止,适可而止,正心诚意,格物致知,身修而后推及天下。

《中庸》:通篇围绕“诚”,反身求诚。

17小时前

13

我是萌妹子 4星

共回答了44个问题 评论

大学·中庸》内容简介:《大学》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领,还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因而具有由“内圣”而“外王”的重要意义。《中庸》强调“诚”,把“诚”视作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将对“诚”的追求作为“人道”的准则,同时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与认知方法

14小时前

23

贤者大人 2星

共回答了87个问题 评论

《大学》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经一章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八个条目是实现三条纲领的途径。在八个条目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条,“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十章分别解释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本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明明德是指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新民是指让人们革旧图新。

止于至善是指要达到最好的境界。

本末是指做事要分清主次,抓住根本。

格物致知是指穷究事物的原理来获得知识。

诚意就是“勿自欺”,不要“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正心就是端正自己的心思。修身就是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

齐家就是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家族。治国平天下是谈治理国家的事。怎样治理国家呢?首先要作表率;自己讨厌的,不加给别人;要得众、慎得、生财、举贤。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见贤能举,举而能先。<中庸>主题思想中庸的中心思想是儒学中的中庸之道,它的主要内容并非现代人所普遍理解的中立、平庸,其主旨在于修养人性。其中包括学习的方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也包括儒家做人的规范如“五达道”(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和“三达德”(智、仁、勇)等。中庸所追求的修养的最高境界是至诚或称至德。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这一主题思想主要体现在《中庸》第一章。“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言简意赅地揭示了中庸之道这一主题思想的核心是自我教育。

“天命之谓性”是指人的天性是善良的。

“率性之谓道”是说人们自我教育之道就是按照人们的善良的天性办事情。

“修道之谓教”是说自我教育就是按照人道原则去进行修治。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远,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自我教育贯穿于人一生之中,人们一刻也离不开自我教育。要将自我教育贯穿于人生的全部过程,就需要有一种强有力的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精神。这种精神就叫做慎独。也就是说,在自己一人独处的情况下,别人看不到自己的行为、听不见自己的言语,自己也能谨慎地进行内心的自我反省、自我约束、自我监督。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揭示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目标。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指出了自我教育目标的重大意义。

“致中心,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是歌颂达到自我教育的理想目标后的无量功德,也就是具备至仁、至善、至诚、至道、至德、至圣的品德后的效应。

中和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致中和是社会价值的体现。

11小时前

41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9595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