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云》的听后感

爱好痛 3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浪漫诗人 3星

共回答了360个问题采纳率:91.6% 评论

七月十八,己亥年壬申月丁亥日,宜出行、沐浴、订盟、纳采、裁衣

故乡是个迷人的字眼,看到它总难免让人思绪万千、浮想联翩。故乡是我出生的地方,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是刻在基因里的记忆,历久弥新。故乡很小,却有着遥远而广阔的天际线,以及那湛蓝天空上变幻多姿的故乡的云。 故乡的天总是很高很蓝,故乡的云总是很白很软,小时候喜欢坐在院子里看书,更多的时候是在看那天与云。同样高蓝的天、同样白软的云,如此这般安详恒远,除去故乡,便只在青藏高原看到过。 故乡的云是多姿的,时而如一缕缕羽毛轻浮,时而似一朵朵棉花团簇,时而排列成一行行鳞次栉比的阵容气势恢宏,时而被一道道飞机的尾气冲散得恣意雍容。当飞机飞过,我的目光总会追随飞机的航迹,想要知道它从哪里来,又将要到哪里去,想要知道飞机上的人是否有同样凝视下面这方土地,凝视地上的我。变化多端的云似乎是我最初幻想的启蒙,而我显然并不是一名合格的学生,落到纸上的文字总是过于平实而缺乏想象的“渲染”。记得小学时作文课总是很热闹,我的作文常常可以获得被老师宣读的“荣耀”,甚至一度颇有些骄傲。有一阵不知为何,同学们写作文似乎流行起比拼长度,于是我有一篇命题作文便洋洋洒洒写了六七页,老师和同学的赞许让我很是受用。不久之后老师公布了一个作文比赛正在征文的消息,于是我和几个同学便各自选了几篇文章投稿,结果发布的那天,我初次体会到了一种“怀才不遇”的难过——我的“万字长文”竟然只得了一个优秀奖,甚至都不如我的另一篇简短的描写家里养的“君子兰”的文章所获的奖项。这一次“当头棒喝”,除了让我对自己有限的“文采”有了进一步清醒的认知,也让我记住了那个得奖最高的女生,一个皮肤很白的平时安静得有些低调的女生,我甚至有些开始嫉妒她了,嫉妒她细腻的文字与瑰丽的想象,嫉妒她拥有那些于我而言似乎是遥不可及的美好。仿佛便是从那时起,无形中我被打上了一个缺乏想象力的标签,对文字的驾驭能力也捉襟见肘,我不是一个浪漫的人,一如那株沉默的君子兰,素雅得令人内心生不出半点涟漪。多年以后,当我看过很多精彩的满分作文,我终于可以坦然接受这一点仅剩的“坦诚”。再到后来认识阿铖,一个高考满分作文的拥有者,在一个阳光洒满大地的午后,我和他坐在台阶上,看着眼前来来往往的男男女女,回忆过往、畅想未来,内心才终于有了些许的释然。 故乡的云是温柔的,头顶的一片天似乎总是澄澈空远,洁白的云围绕在四方。我拥有这一方天地,位于中央,四周的云朵仿佛“争宠”的伙伴围绕在身旁。与其跟一班小伙伴奔跑在田野间,我宁愿待在这独占的世界中,做我自己的王。我是孤独而自由的,叶子在歌里唱道“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未曾浸染过喧闹的孤独是真的孤独吗?未曾经受过束缚的自由是真的自由吗?是否是我太自以为是、自作多情了呢?不管答案为何,似乎都改变不了我确是一个生性孤僻的人,对所谓朋友总有一些或明或暗的疏离感,我讨厌与别人分享我的过去、我的现在,我宁愿做一个“观察者”而非一个“演出者”。与他人的交往总是萦绕着一丝淡淡的不安全感,这种感觉会随着关系的紧密而愈发强烈,将自我进行剖析并分享、将过去进行回忆并阐释,好像是将自己的内心层层剖开并拿掉一块儿交予对方,除了增加一份牵挂,还会多出几许内心空落落的空虚感,不仅会担心这被拿走的一块儿是否会受到不好的对待、曲解或怀疑,还会期望从对方那儿拿到同样甚至更多的一块儿以补偿那空余的“残缺”,从害怕拥有到害怕失去似乎只有一步之遥。我不喜欢带小朋友来家里玩,亦不喜欢去别人家做客,类似的“表演”让我既累且烦,甚至在年少时因为自己拙劣的演技被人识破过,简直尴尬,于是我终于成为一个“不擅(喜)交际”的人,所幸总有一些温柔的人,好像那片温柔的云。 故乡的云是难以捉摸的,可以热情似火,从四面八方涌向你,也可以转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拒人于千里之外;可以很敏感,风云际会便是一番波澜壮阔,也可以很迟钝,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我看着云,云看着我,分不清是它敏感了我的敏感,还是我迟钝了它的迟钝。对于他人的诉求,我便有时候异常敏感,有时又特别迟钝,但不管情况如何,结果似乎都是相同的——我总是难以在当时当刻做出“恰如其分”的反应,事后反应过来才追悔莫及。M姐和J哥是我在社团认识的,一来二去便处得比较熟悉,后来俩人终于在一起了。记得那是一个风吹叶舞的傍晚,我骑车走在路上,计划去健身房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突然一辆车靠了过来,摇下的车窗处露出一张熟悉的M姐的脸“去看电影吗?”我下意识地回绝,奈何J哥的声音又响了起来“我们去看3D版的《泰坦尼克号》,一起吧!”“走吧,你J哥请客!”于是我把自行车停在路边,坐进了车里。那是我第二次看这部电影,第一次是在中学,老师组织两个班的同学一起坐在多媒体教室看的,没曾想这般经典的爱情电影,我第二次也是迄今为止最后一次看竟然还是和同学一起看的,也正因为如此,当时全然不曾觉得有任何不妥,我自顾自看得精彩,已然忘记旁边两人的存在。事后回想,感觉颇对不起杰哥,尤其他们最后分了手,虽然是因为别的原因,但我总觉得我欠J哥一张电影票。 故乡的云是隐忍含蓄的,纵使这天“轰隆隆”大声吼,那云也只是憋青了脸,聚拢作一团,默默掉几滴“眼泪”,便又迎来一场风和日丽,我所有隐秘的愿望,都只会跟她偷偷诉说。“人在天地间,如风中飞絮”,难免有磕磕绊绊、误解责难。都说人与人相处,重要的是要有同理心,要能够做到“共情”,但我私以为所谓感同身受多数时候都是自欺欺人的,所以不如沉默。首先,当人们处于理性状态的时候,一般是相对客观的,理性的分析基本足以看清楚事实,偶尔需要的共情只是帮助人们更加全面地去理解事实。其次,当人们处于感性状态的时候,要求其共情、有同理心,几乎是不现实的,当感性压制理性,往往还会唤醒过去相关的所有负面的记忆,进而产生一串连锁反应,对人们脑海中已有的认知进行“自我强化”,就像一列失控的列车,一旦冲出轨道便再也不可能回到正轨。最后,人有千差万别,不同阶层的人认知甚至“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让两个不同阶层的人相互理解不是说不可能,但往往会很难,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道理是相通的,让一个低阶层的人理解一个高阶层的人的难度往往要低于让一个高阶层的人理解一个低阶层的人的难度,前者代表着进化,而后者则是一种退化,特别是在认知层面,“生长”更难,但“逆生长”更痛苦,因为这是与“常识”相悖的,就好像从一只眼看世界到两只眼看世界是一种幸福,而从两只眼看世界到一只眼看世界则是一种令人绝望的痛苦。相同阶层的人基于相似的“常识”更容易彼此理解,赚大众的钱往往更容易获得巨大的成功,我想这也是所谓“泥腿子”创业相对更容易获取成功的原因之一,当然不排除少数足够聪明的人可以借着自己的聪明跨越这种“阶层隔阂”(但私以为这又属于第一种理性假定情况了),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大数据的应用给了越来越多“高阶层”的人机会拥有这种“聪明”。 故乡,好像一只可爱的小狗,想起它是满心的欢喜,久别重逢总想要抱着它紧紧依偎,可依偎久了也想要让它自己玩会儿,享受一下“私人空间”。无论是春花烂漫,还是夏热蝉鸣,抑或是秋高气爽,直至冬雪纷飞,故乡永远在那里,陪伴它的是故乡的云。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我希望这是永恒,可永恒的只有时间,故乡的云总是沉默,却在我的内心激起层层涟漪。当一个人开始担心失去,多半是因为他已经拥有太多;当一个人开始担心忘记,多半是因为他已经经历太多。我记得很多事,有重要的事,也有莫名其妙、无足轻重的事。电影《东邪西毒》里的黄药师说“人最大的烦恼,就是记性太好”。忘记一些事,或者只是不再记起,有时确实可以寻得内心的某种欢愉,可当有一天发现真的记不住一些事、甚至记不起一些事,内心的焦虑和紧张必是一种难耐的煎熬。白天看云,夜晚观星,记忆中最喜欢的是南天的猎户座,一位腰间别着匕首的猎人是真正的男儿。白天是孤独而自由的,夜晚是孤独而骄傲的,总想要打破一切、超越一切。如果说这份骄傲,开始是因为有所依仗,后来则说不清是习惯使然还是理性选择了。这种转变的发生,记不清具体的时点,现在想来,依稀和年少时最开心的一件事有关。记得那个夏天,他不是很忙,终于可以有多些时间陪我,当我终于用他教会我的象棋赢了他的时候,内心的欢愉和满足无可比拟,可同时也隐约感觉到某种东西在慢慢坍塌、消逝。后来我知道,那是他最不开心的一个夏天。 故乡的云静静飘荡在故乡的天,我坐在院子里看着云,想象白云尽处的山外山,想象蓝天之上的天外天,我想要这云,再也不能把我牵绊,我想要这天,再也遮不住我的眼。云随天变,心随云动,我想要更像这天一般高远,可终究却是更像这云一般白软,我知道这天将永远是我的寄托,这云将永远是我的挂牵,无论我飞得多高、无论我走得多远,我会努力以我自己的方式把圆周向无限尽头拓展,却永远改变不了圆心的位置,那是故乡的云。

9小时前

22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9595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