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约定 2星
共回答了286个问题 评论
主观唯心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这种人看问题的界面较为狭窄,做事较为片面,往往考虑个人主观的愿望而非客观存在的事物. 二者结合。
对未来的“预测”有时就需要壮大胆子的去作为,敢冒风险,相信自己,从而获得足够多的自信!这就是“唯心”。 在“作为”之前一定要有长远眼光、准确定位、科学分析。
这就是“唯物”。 我认为,现实生活中“纯粹的唯物”是没有的。所以,哲学中才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唯心主义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与唯物主义对立,说明其是有一定道理的,哲学不讲唯心主义就不是哲学了”,唯物主义是常青树,唯心主义也不是朽木枝。1、首先,“唯心主义”这个词是唯物主义哲学家马克思所提出,很明显,马克思是以自认为正确的唯物主义思想自居,俯视、划清界线并批判着另外一群同行的“荒谬性”,甚至将非哲学的迷信思想与神学也强加与唯心主义哲学。
马克思甚至更进一步指出:“唯心主义是在生产力的发展造成了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剥削阶级中的一部分人有闲暇专门从事智力活动的时候产生的。”
这一初含讽刺意味的名称,后来逐渐失去了它的贬义,成为了今天哲学上的一种思想流派。
这也就是为何唯心主义为那些非哲学专业人员所唾弃的原因之一。
2、其次,对于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恩格斯指出: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是,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唯物主义认为存在是第一性的,思维是第二性的;唯心主义则认为思维是第一性的,存在是第二性的。
这个命题其实是涵盖了两个小命题的,简单而通俗地说就是:A 爱情与面包哪个是第一位的问题(肚子与大脑哪个是第一位的问题);B 物质与意识何者为先的问题(先有了我,后有了世界;还是先有了世界,后有了我的问题)。
对于B命题,其实我想只要不是神经病、自大狂,正常人都知道答案。
难道偏偏唯心主义思想家苏格拉底、孔子、释迦牟尼、耶稣、贝克莱、王阳明不知道?我们为何唾弃唯心主义?很大程度上,只是因为我们把迷信思想与神学的唾弃,强加给了唯心主义罢了。
3、其次,唯心主义可分为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贝克莱、王阳明;客观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柏拉图、黑格尔、朱熹。好了,我们回到命题A爱情与面包哪个是第一位的问题(肚子与大脑哪个是第一位的问题)。
我们也可以这么说:认为大脑、面包、艺术、主义等等这些上层建筑是第一性,肚子、物质生活等等经济基础为次的哲学,就是唯心主义哲学。比如:梵高几乎沦为乞丐,可是还一直渴望生活,被孔子称之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颜回等等行为就是唯心主义的表现。
唯物主义则不这么认为,他们的认为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用恩格斯的话说就是: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活动。好了,我们再回到命题B 物质与意识何者为先的问题(先有了我,后有了世界;还是先有了世界,后有了我的问题)。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无论主观唯心主义、还是客观唯心主义,在这一命题上一致认为意识为先,物质为次。
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作为惟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观事物以至整个物质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
其荒谬之处在于它必然导致“唯我论”。
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例如理、理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等),其荒谬之处在于以哲学化的方式承认“宗教创世说”。很有意思,我国古代的哲学家、思想家十有八九是唯心主义:老子、孔子、孟子、庄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等;唯物主义思想家屈指可数:荀子、王充、柳宗元、刘禹锡、王夫之等。不光中国如此,西方也一样。唯心主义: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贝克莱、叔本华、尼采、海德格尔、萨特等等;唯物主义思想家屈指可数:泰勒斯、赫拉克利特、费尔巴哈、马克思等。简而言之,如果太过好高鹜远,唯心主义则会变成空想主义、理想主义、虚无主义;而如果放弃人生追求,唯物主义只会变成庸俗主义、物质主义、拜金主义。最后,既然你想系统的学习一下唯心主义哲学,来克服自己思想的局限性。太深奥的哲学书,让人犯困。推荐几本清丽隽永的哲学书吧:庄子《庄子》、叔本华《生存空虚说》、尼采《瞧,这个人》。如果不讨厌文言文的话:《庄子》:自由、幸福。《论语》:责任、仁爱。《心经》:百字经典,字字珠玑的佛家宝藏。《韩非子》:告诉你,这个世界的本来面貌。喜欢深刻隽永的哲学书:叔本华《论人世的痛苦》:为什么人活着这么难?让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告诉您。这都是我在中学时候所读的哲学书,相信会对你有用。希望您在哲学的沃土中茁壮成长。【】就我个人观点而言,我并不认同整个哲学史就是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斗争史,哲学的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分,有多高明。如果从哲学史中哲学家们对整个人类的幸福贡献来看,甚至恰恰是那些唯心主义大师们,给予我们的思想、幸福、希望、光明,比唯物主义哲学家们要多得多
7小时前
赠给诗人 2星
共回答了248个问题 评论
哲学 产生的土壤的思维,并且是能动的。
英国哲学家罗素对哲学的定义:
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科学知识所不能肯定之事物的思考;它又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论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一切确切的知识(罗素认为)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
柏拉图指出:“thauma”(惊奇)是哲学家的标志,它是哲学的开端。柏拉图满蕴深意地说:“iris”(彩虹,虹之女神,宙斯的信使)是“thauma”(惊奇)之女,并无误溯其血统。“iris”(彩虹)向人传达神的旨意与福音,哲学是由惊奇而发生。在其注目之下,万物脱去了种种俗世的遮蔽,而将本真展现出来。由此,它把自己展现为一种真正解放性的力量。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说: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人都是由于惊奇而开始哲学思维的,一开始是对身边不解的东西感到惊奇,继而逐步前进,而对更重大的事情发生疑问,例如关于月相的变化,关于太阳和星辰的变化,以及关于万物的生成。一个感到困惑和惊奇的人,便自觉其无知。
黑格尔认为:哲学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运动,哲学是对绝对的追求。“哲学以绝对为对象,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黑格尔《小逻辑》。
爱因斯坦这样谈论哲学: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十八世纪德国著名浪漫派诗人、短命天才诺瓦利斯(1771—1801)关于哲学的定义:哲学是全部科学之母,哲学活动的本质原就是精神还乡,凡是怀着乡愁的冲动到处寻找精神家园的活动皆可称之为哲学。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提出自己的哲学定义:“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思想”。中外哲学的产生皆起源于疑问。
西学东渐哲学进入中国后,学界发生了中国本土文化中有无哲学的论争。其认为中国有哲学的人把哲学定义为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基本思想。胡适在他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指出:“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做哲学。"
自然形而上的思考是哲学发展的本质。在原始社会中,人们对各种自然现象还不了解,打雷闪电、山洪暴发等自然现象激起了人们对自然和自身的探索和认识,这便是宗教的早期雏形,可以说,在这一时期,哲学解释宗教的形式存在。
哲学根本问题又称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最高问题,它是指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本源的问题。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历来有两种根本不同的回答,由此在哲学上形成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大阵营、两个基本派别、两条对立的路线。凡是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即意识先于物质哲学派别属于唯心主义;凡是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即物质先于意识哲学派别属于唯物主义。除了这两种根本对立的回答外,还有一种回答,认为物质和意识是两个独立的、互不依赖的本原,持这种观点的哲学流派属于二元论。
哲学基本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对这一方面的问题,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唯物主义哲学家和一些唯心主义哲学家都做了肯定的回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在原则上是不同的。唯物主义是在承认物质世界及其规律的客观存在,承认思维是存在于反映的基础上,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唯心主义则把客观世界看作思维、精神的产物,认为认识世界就是精神的自我认识。也有一些哲学家如D.休谟和I.康德,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为哲学史上的不可知论者。
因此,哲学是从仰望天穹开始,到人类能动的思维去思考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本源,以及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
2小时前
猜你喜欢的问题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热门问题推荐
1个月前2个回答
3年前2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3个月前1个回答
3个月前2个回答
3个月前2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3个月前2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