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天门皮影戏唱词

慷慨几分 3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古城佳人 3星

共回答了374个问题采纳率:97.6% 评论

天门皮影戏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戏曲艺术。源远流长,其归纳在江汉平原皮影戏之中。江汉平原皮影,是把流行于原荆州地区的天门、潜江、沔阳、监利、洪湖、石首、江陵、公安、京山等地的皮影实行了大一统的归纳。这一湖北省的传统民间娱乐曲艺,在长期的演唱过程中,各地艺人们推进了其唱腔艺术的发展,使其个性鲜明。

天门一些知名的皮影艺人们说,与潜江皮影戏的“鸡鸣腔”不同的是,天门皮影是“渔鼓腔”。天门渔鼓,是演唱者用牛皮和竹筒作鼓敲打,边敲边唱的一种天门民间传统曲艺,距今已有280多年历史。天门皮影戏将这一曲艺融入演唱之中。艺人们说,天门皮影唱的是“七五韵”,即唱词上是五个字与七个字的句子组成,一般为“五五七五”式。在演唱过程中,他们还根据观众的要求,巧妙地将《正月望郎》、《双探妹》等100多种群众喜爱的天门民间小调穿插其中。这样一来,天门皮影戏地方特色更加鲜明,乡土气息更加浓郁。

天门皮影艺人在长期的演唱过程中,在皮影的雕刻工艺上也有创举。

原市群艺馆馆长杨泰山说,江汉平原皮影艺人演出的皮影大多是潜江的“汤格”和“郭格”,以图案精细、圆润舒展、人物造型逼真生动和影大见长,艺术风格独特。而在上世纪50年代,天门皮影名艺人杨双林师承“郭格”创始人郭大彪,开始从事皮影雕刻,由于他兼通戏剧,熟悉舞台脸谱衣冠,所以,他雕的皮影都较汤、郭两种格谱有新的变化。如他雕的关公、包拯、焦赞等人物,女靠、花箭袖、跨蟒等衣装影子都较“郭格”更细致、逼真。

唱腔雕刻

天门皮影唱腔与雕刻工艺上的不断创新,源于它长演不衰。如今,尽管受到各类现代娱乐方式的冲击,但是天门皮影在城乡仍热受追捧,市场广阔。常年活跃在我市城乡市场的天门皮影戏班共有5个,艺人有30人左右。

在城区有3个固定的皮影戏馆,这种格局至今保持有5年。一处在船闸附近,一处在趟子街,一处在大桥附近。3个唱馆,个个兴旺,每天日场有300多人看戏。

皮影在农村特别受欢迎。在彭市、杨林、石河、张港、汪场等地,办红白喜事请皮影戏班助兴蔚然成风。

58岁,出生在皮影世家,有30多年皮影戏唱史的甘炎忠说:“驮上一担皮影箱子,摩托车—骑,随时可以外出演出。而三四张方桌,几块木块就可搭台表演。因为搭台简便,随到随唱,农村人便喜欢请唱皮影戏,一般出个三五百元包场。”

甘炎忠的戏班有7个人。演出时,两男一女操纵提线,在屏幕后表演打、跳、翻、跑各种角色,还有伴奏的乐手司掌琴、锣、钹、鼓等乐器,7人配合默契,演得有声有色。演唱内容靠他们根据历史故事展开情节和刻画人物,唱、做、念、打浑然—体。他们常常根据东家办喜事的类别选择剧目,有时还即兴编演故事。因此,他们又有“灯光才子”的美誉。

甘炎忠说,唱皮影戏一年可以纯收入1.2至1.5万左右。在农村来讲,他这算是不错的了。尽管如此,一些年轻人还是认为外面的世界更精彩,一般宁愿选择外出打工,也不愿学这门手艺。

“皮影戏耍、唱都需经师父心传口授和长期勤学苦练而成,看似简单的技艺,求精却相当不容易。有的农村贫家子弟学习一段时间后,觉得苦,就半途而废了。”谈到收徒,甘炎忠显得有些无奈。

经过数十年潜心苦练,甘炎忠操耍皮影练就了一套绝活:可十指全部利用,同时操耍数个皮影打斗。“这门技艺传给了徒弟才会没有遗憾。”他爽朗地道出心里话。

在天门5个皮影戏班中,36岁的艾良兵和34岁的王月义夫妻俩算是最年轻的艺人了。艾良兵从13岁就开始学唱,夫妻俩登台做搭档也有十几个年头了,他们是天门皮影界出类拔萃的人物。他们对天门皮影后继乏人也产生深深的担忧。“目前,天门皮影雕刻艺人已是凤毛麟角。”艾良兵说。

我们相信,有了甘炎忠和艾良兵、王月义等一批天门知名的新老艺人的传承,天门皮影的发展前景一定会更广阔。天门皮影戏在发展中一定会特色更加鲜明,韵味更加突显。

13小时前

26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9595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