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证的道德发展的四个阶段

迟一点 3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萁实佷想伱 2星

共回答了97个问题采纳率:93.6% 评论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

(2)权威阶段(5—8岁)

权威阶段又称他律阶段。

(3)可逆性阶段(8—10岁)

可逆阶段又称自律阶段。

(4)公正阶段(10—12岁)

在这一阶段,儿童的道德观 念 倾 向 于 主 持 公正、平等。

皮亚杰认为,儿童品德发展 阶 段 的 顺 序 是 固定不变的,这些阶段不是绝对孤立的,而是一个连续发展的统一体。

11小时前

13

一场旅程 1星

共回答了12个问题 评论

道德发展的四阶段理论是由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来的。那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四个阶段及特点有哪些?

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1-2岁)又称"自我中心阶段",该阶段儿童缺乏按规则来规范行为的自觉性,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价值判断等方面均表现出自我中心倾向; 儿童处于感觉运动时期,行为多与生理本能的满足有关,无任何规则意识,因而谈不上任何道德观念发展。并且该阶段的孩子没有任何道德标准,也被称为无道德阶段。

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2-8岁)又称"权威阶段",该阶段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把权威确定的规则看作是绝对的、不可更改的,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时完全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所以,上面的故事中 6~7岁儿童认为,约翰比亨利坏,因为约翰打破了15个杯子,而亨利只打破了1个杯子,这说明,这一阶段的儿童根据行为的客观后果即客观责任来判断是非善恶。

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他们已经不把规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逐渐从他律转入自律; 所以上述故事中10、11、12 岁的儿童认为,亨利比约翰坏,因为,约翰是无意中打碎了杯子,而亨利是趁妈妈不在偷东西吃时打碎杯子的,这说明,这时的儿童已注意到了行为的意图和动机,即从行为的主观责任来作判断。

第四阶段:公正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该阶段的儿童继可逆性之后,公正观念或正义感得到发展,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是"他律"到"自律"的过程。他律阶段儿童判断是非对错看结果,而当其有了规则意识,进入自律阶段则开始关注人的动机,考生在实际几个阶段特点的同时一定要结合生活经验去理解。

他律道德是根据外在的道德法则而作判断,只注意行为的外在结果,而不考虑行为的动机,是非标准取决于是否服从成人的命令或规定,这是一种受自身之外的价值标准支配的道德判断。

自律道德则从主观动机出发,用平等不平等、公道不公道等标准来判断是非,这是一种受儿童自己所具有的主观价值支配的道德判断。皮亚杰认为,儿童只有达到这个水平,才算有了真正的道德。

皮亚杰认为,10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即10岁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主要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也就是他律道德;而10岁以后,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大多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也就是自律道德。

9小时前

34
可能相似的问题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9595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