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具有代表性的剧种

泽孒罘良少 3个月前 已收到3个回答 举报

我并非冷酷 4星

共回答了439个问题采纳率:95.6% 评论

华北平原中西部的一个古老戏曲剧种——定州秧歌戏

定州秧歌戏又名定州大秧歌,是流行在华北平原中西部的一个古老戏曲剧种,因发源地定州市而得名,至今已有 900 多年的历史。秧歌,起初是农民在田间插秧时哼唱的民歌(又称稻歌),后来,随着表演较复杂的故事和不同性格人物的要求,逐渐分出行当,搬上舞台,衍变成富有民间特色的地方戏曲艺术。定州秧歌戏具有鲜活的民间风格,对研究中国民俗和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当前,定州秧歌戏的演出主要依靠民间业余秧歌剧团。2006 年,定州秧歌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吃饭吃窝窝,听戏听秧歌”是流传于冀中一带的民谣。关于定州大秧歌的起源,有两种近似的说法。其一,北宋时,著名文学家苏轼谪官知定州任,见村民在稻田里劳动很苦,便即兴为他们编了一些歌曲,教他们插秧时咏唱,故亦称为“苏秧歌”。

其二,远在宋朝以前,定州黑龙泉附近几村就流传着一种民间小曲,北宋年间,苏轼在定州任中,曾为其填词正曲,故称“秧歌”。自清朝以来,当地劳动人民和民间艺人逐步利用“秧歌”这一曲调,以说唱的形式演唱有人物有故事情节的曲目。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 年)定州秧歌已有一批剧目上演,并成立了秧歌班。

清代晚期至民国初年,秧歌受其他地方剧种的影响,民间艺人开始把有人物有情节的故事编成戏本,利用秧歌的曲调,并配上板鼓、锣、镲等打击乐,以初级的戏曲形式搬上农村舞台,逐渐形成了大秧歌。民国 15 年(1926 年)后秧歌艺人大批崛起,定州秧歌风行一时。据民国 18 年(1929 年)编印的《定州社会概况调查》载:“从前秧歌比较文雅,自前清以来,秧歌的腔调、词句和表演日趋粗俗淫荡。官府禁止演唱,但始终无效。”

新中国成立后,在人民政府的戏曲改革政策指导下,经过不断推陈出新,大秧歌这一富有乡土气息的地方剧种得到更加健康的发展。1952 年,正式成立了定县秧歌剧团,最兴盛时能演出 50 余出戏。

11小时前

25

我懷抱落寂 3星

共回答了386个问题 评论

主要有京剧、豫剧等代表性剧种。

9小时前

2

顾人心 2星

共回答了214个问题 评论

流行在华北平原上的有平剧。

6小时前

21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9595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