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等级划分

龙泉飞龙 1个月前 已收到3个回答 举报

徒生罪孽 1星

共回答了190个问题采纳率:97.6% 评论

如果按分类,古人把读书人分为四类:生、士、儒、隐。

十年寒窗、苦读诗书的“布衣”为生;

读书求取功名,一朝踏上仕途的为士;

腹有诗书而懒于功名甚至一生不仕的为儒;

远避尘嚣,或隐居山野或“大隐隐于市”者为隐。

如果按科举制度划分由高到低依次为:

由大到小排列:庶吉士、进士、贡生、举人、秀才、童生、白身。

1、庶吉士(shù jí shì),亦称庶常。其名称,源自《书经·立政》篇中“庶常吉士”之意。是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目的是让他们可以先在翰林院内学习,之后再授各种官职。 

2、进士: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此称始见于《礼记·王制》。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3、贡生: 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意谓以人才贡献给皇帝。贡生相当于举人副榜。贡生有几种:恩贡,凡遇皇室庆典,据府、州、县学岁贡常例,加贡一次作为恩贡。

4、举人: 地方科举考试中试者之称。原意为举到之人,为应举者的通称。唐代以各地乡贡中试者,需入京应试,故有此称。举人在礼部应试落第者,仍须再应乡举,可方参加下科考试。举人登科即可授官,但无“出身”,可免丁役。金、元亦如此。

5、秀才: 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读书人被称为秀才始于明清时代,秀才是一种身份。 

6、童生: (文童)。明清的科举制度,凡是习举业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未考取生员(秀才)资格之前,都称为童生或儒童。

7、白身: 没有功名在身的平民,无官、无爵。

19小时前

47

你有菊花香 1星

共回答了157个问题 评论

从低到高排列如下:

1、生员

即秀才,通过院试(童试)的可称为生员或秀才。如王安石《伤仲永》“传一乡秀才观之”。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而称秀才为茂才。

2、解元

生员(秀才)参加乡试,第一名称解元,第二至五名为经元,其余考中的称举人。

3、举人

参加乡试而被录取的称举人。举人可授知县官职。《儒林外史》第三回写范进中举后,张乡绅立即送贺仪银和房屋,范的丈人胡屠户也立时变了嘴脸吹捧女婿“是天上的星宿”,而范得了消息,高兴得发了疯。说明古代中举后便可升官发财。

4、会元

举人参加会试,第一名称会元,其余考中的称贡士。

5、贡士

参加会试而被录取的称贡士。

6、进士

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贡生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7、鼎甲

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

17小时前

39

尘世与共 1星

共回答了138个问题 评论

太保 太傅 太师

礼部侍郎 礼部尚书 大学士

庶吉士 翰林 侍读学士 掌院学士

举人 贡生 进士

白身 童生 秀才

14小时前

33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9595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