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的四个阶段 乡试 秀才 会试 举人 会试 秀才 殿试 进士 为什么会有两个会试

变味殁劫 4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緈諨潞釦 3星

共回答了313个问题采纳率:92.6% 评论

科举考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个阶段。而在院试前正要经过由知县主持的县试及知府主持的府试后取得参加院试的资格后参加由一省提学主持的院试,录取后才能被称为秀才。院试场所在各府。

秀才参加在省城由皇帝指定的主考官主持的乡试被录取后称为举人。乡试也被称为春祎。举人三年一次到京城参加由皇帝指定的主考官主持的会试被录取后称为贡士。然后全体贡士参加由皇帝主持的殿试。

贡士参加殿试不会被罢落,殿试仅仅是决定名次,名次共分三档,第一档为进士及第,共3名,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

二档为进士出身。第三档为同进士出身。没有两个会试,考举人的是乡试

1小时前

17

愛丄祢 4星

共回答了437个问题 评论

应该是这样的:童生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

科举的四个阶段中并没有两个会试。科举考试的四个阶段是童生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和殿试(进士)。

在正式取得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前,必须要参加童生试,参加童生试的人被称为“童生”。录取“入学”后称为生员俗称秀才。成为秀才后,才有资格参加正式的科考,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分别是乡试、会试和殿试。通过乡试的被称为“举人”,通过会试的被称为“贡士”,通过殿试的被称为“进士”。

科举制度按种类划分,主要有贡举、制举、武举、童子举等。其中,贡举是定期举行的,因此被称作“常科”,取士数量最多,延续时间最长,社会影响也最大。

科举最早起源于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

21小时前

15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9595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