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演变过程是什么样的

睡吧天黑了 2个月前 已收到3个回答 举报

低头拆信 2星

共回答了73个问题采纳率:93.6% 评论

《淮南子》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可见文字的发明对我们的祖先来说的确是一件大事。下面略谈文字的演变过程:

商代——甲骨文

甲是龟甲,骨是指兽骨,一般是牛的肩胛骨。

周代——金文

金文是铸刻在钟鼎等器皿上的文字,所以也称钟鼎文。

春秋战国——石鼓文

其实石鼓文与帛书都属于大篆。

秦——小篆

小篆是由李斯创建的官方标准字体,笔划线条整齐画一,汉文字基本定型。

汉——隶书、楷书、草书

隶书始于秦盛于汉,隶书汉代的官方字体。隶书将文字的曲线变为直线,将文字的圆转变为方折。隶书是文字发展演变的分水岭,隶书之前叫文字,隶书之后叫书体或书法。

楷书始于汉兴于魏晋全盛于唐。

草书在汉代也开始流行。

唐代——雕板印刷

就是把文字内容雕刻在模板上,涂上漆或磨进行拓片印刷。当然这种技术也是在汉代碑拓技术上改进二来的。

魏晋——行书

魏晋时代是书圣王羲之的时代,也是行书的时代。

北宋——泥活字

北宋时沈括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文字从手写迈向了印刷时代。

元代——木活字

由于泥活字容易损伤,元代人在沈括的基础上改进出木活字。

明代——铜活字

同样由于损伤的缘故,明代人改进出铜活字。

现代——铅字印刷

14小时前

38

陌生如此 2星

共回答了230个问题 评论

谢邀回答。

汉字的演变过程,应该是一个由简至繁、由少至多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由无则到有则、由散乱无序到并类有序的过程,从随意到循章可依的过程。

汉文字从文发展到字,历经甲骨文、金文的独体文的图画过程,逐渐发展到笔画架构的方块汉字如楷体、宋体等定型字形,经历了长达数千年的历程;因此,文字的出现到成熟不是一蹴而就的。

当人类初萌语言交流欲以书写来表达时,一定是始于反映极其简单意思的沟通;雏形不外一些十分简单而幼稚的符号,或一横画、或一个勾、或一曲线、或一个圈,等等,都是在传达一个十分简单的特定意思,以此达到交流的目的;如人们猎物,表示物量的数字意义应该是最初出现的符号,如四以累迭的四横线表示,本是无规则约束的,“四”则是有章的定型,以至今天我们也无法解读那些单一的画线是否是字?但其传意的作用应该是明显的,应该不是古人玩心的随手一画;如伏羲八卦符号产生前是没有文字的,八卦符应该是最初的符号文字;如三横之乾,象征的是天,应该是“天”字的初形;八卦符表达了天、地、火、水、风、雷、山、泽八字也是八象的意义,其时之人见之,就明白其所指意义。

甲骨文已是当时很成熟的共识符号了,在后人看来,多属单纯的独体字,术语称之为“文”;字是在文后发展起来的,“字”是包含了“文”与“文”、或“文”与笔画共同组合起来的合体,是一种繁衍生成体,这就是“字”的来由,字的本义就是繁衍。合体字量远大于独体文之量,其根本原因是以画表意毕竟太受局限,有不少抽象意义是无法以画表达出来的;图画符号只能成为文字的初期产物。

许慎《说文解字》的造字原则中有一“假借”造字法,即汉字造出后,一个字一个义,语言之意无穷尽,字的创造远不及用,远远赶不上意的表达;怎么办?就借一个现成汉字之形,赋予新的要表达的义,这就是假借;借义使用频率高于本字原义,只好另造一字来表达原义,借出的字被占用,就如鸠占雀巢;而有的字虽借出,原义也在用,这就形成了多义并用的多义字,就如同彼此和平共处。

按照许慎六书造字法,于是除了谓之“文”的独体字外,就是有章可循的合体字,以形声、指事、会意等概念进行归类,使汉字由无序向有序的原则发展,促进了汉字发展,字数激增,很好地解决了人们交流的需要。

12小时前

45

杂乱的心情 3星

共回答了360个问题 评论

最早甲骨文,然后金文(钟鼎文),民间有简帛书,然后出现石鼓文,到秦代出现小篆,到汉代,民间的简帛书结合汉篆生成隶书,之后陆续出现楷书、章草、行书、今草。

9小时前

12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9595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