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祷幸福 4星
共回答了48个问题 评论
人可以有傲骨,但不可以有傲气。藐视一切,不如低头,不正视艰难险阻的存在,无疑会犯“飞蛾扑火”的毛病,像飞蛾一样自取灭亡。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真正的强不是用刚,而是用柔。要想进入一扇门,就须低头比门框矮;要想登上成功的顶峰,就得弯腰做好攀登的准备。行事能低头,事情会更顺畅,就更能快速地达到目的。古今中外能够名留史册,能够为人们所知,能够在当时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往往都是那些能屈能伸、以屈求伸的人。能屈能伸,刚柔兼济,从来不失为男子汉大丈夫的气度和风范。一时的低头并不是永久的低头,而是为了长久的抬头,正如暂时的退让是为了更好地前进。有进有退,能屈能伸,这是成功所必需的。那种一往无前、有进无退的人仅仅是村夫莽汉,表面上英勇,实则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因此,人生在世该伸则伸,该屈则屈,这才能称为一个大智之人,才是一个有着成功资本的人。我国古代军事家孙膑就是一个能屈能伸的成功者。孙膑年轻时与魏人庞涓一起拜鬼谷子为师学习兵法,庞涓是一个非常自私且善妒的人。而孙膑则为人淳朴厚道、谦虚谨慎,加上学习勤奋刻苦,颇得鬼谷子的器重。后来,鬼谷子就把孙子留下的《孙子兵法》13篇传给了孙膑。谁知,此事竟被善妒且小心眼的同门之友庞涓所知,庞涓岂能容忍孙膑比他强。但他非常善于伪装自己,还与孙膑结为兄弟,后来,他便到魏国谋职。在受到重用后,庞涓并没有实现当初邀请孙膑下山的诺言。后来,孙膑的才能传到了魏惠王那里,惠王便让庞涓写信邀请孙膑,庞涓只得依命行事。孙膑接到信后,感念庞滑荐举之情,随即打点行装奔赴魏国。庞滑见到孙膑后,假意欢迎,并盛情款待。然而不久,庞涓便伪造书信,设计陷害孙膑。在魏惠王面前诋毁孙膑,说其私通齐国。惠王一气之下,要处死孙膑。庞涓为了骗取孙膑所学的兵法,又假惺惺地以同学之谊向魏王求情,把死刑变成了膑刑。孙膑被极其残忍地挖去了双膝盖骨,又用针刺面,然后以墨涂之,使他几乎成了一个活死人。孙膑恍然大悟,终于看清了庞涓的真面目,真是追悔莫及。如今被庞涓控制着,膝盖已去,两腿无力行走,好不凄惨。但孙膑并非是一个文弱书生,他的意志令人佩服,他利用对庞涓的仇恨,激励自己活下去。他一方面与庞涓巧妙周旋,一方面努力寻找时机,尽早摆脱庞涓的监视,等待有朝一日驰骋纵横,报仇雪耻。他开始装疯,一会儿大哭,一会儿大笑,一会儿又做出各种傻相:不是唾沫横流,就是张目乱叫不绝。有人发现了孙膑的异常,惊恐万状,急忙将此事告知庞涓。庞涓亲自察看,只见孙膑痰涎满面,时而伏地哈哈大笑,时而又嚎啕大哭起来。但这哪能骗过生性狡猾如狐狸的庞涓呢?因此,当庞涓命令手下将孙膑拖入猪圈时,孙膑即披发露面,倒身卧于粪秽之中。庞涓仍半信半疑,但看管没有从前那样严了。为了掩人耳目,孙膑整日疯言谬语,时哭时笑,目间混迹于市井之中,夜间仍归猪圈之内。时目一多,庞涓最终也相信他是真的疯了。后来,齐威王派辩士淳于髡到魏国去拜访魏惠王。孙膑乘人不备,秘见齐使,以刑徒的身份,慷慨陈词,打动了齐使。于是,淳于髡偷偷将孙膑带离魏国,回到了齐国临淄,他才得以施展自己的才华,杀了庞涓,为自己报了仇。身处困境之中,为了保全性命,孙膑不得不装疯卖傻来麻痹庞涓,最后才找机会逃出魏国。孙膑的故事告诉我们:为了自己的最终目的,在强者面前,必须低头,能屈能伸。汉代名将韩信,未成名前,有次走在路上,一个地痞看他不顺眼,就想找他的麻烦,说:“你看起来挺神气,还有佩剑,不过,你也只是中看不中用。有气魄的话,你就来杀我;不敢,就从我胯下爬过去。”韩信知道他是在故意找碴,为了不惹是生非,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韩信忍了一时之气,从地痞胯下爬了过去。正是这种人在屋檐下的低姿态,才使他成为汉朝的开国功臣。由此而知,人生要历经千门万坎,洞开的大门并不完全适合我们的躯体,有时甚至还有人为的障碍,我们可能要不停地碰壁,或是伏地而行。若一味地讲“骨气”,到头来,不但被拒之门外,而且还会被撞得头破血流。只有在该低头时学会低头,才能巧妙地穿过人生的荆棘。这是人生进步的一种策略和智慧,也是入立身处世不可缺少的风度和修养。隋朝末年,朝政腐败,天下大乱。李渊被任命为山西、河东抚慰大使,奉命讨伐群盗。凭李渊的实力,一般的盗寇都不在话下,唯有北方的突厥,经常使李渊吃败仗。突厥自恃有铁骑,民众又善骑射,使李渊大伤脑筋。突厥兵仗着自己的优势分外嚣张,根本不把李渊放在眼里,李渊对突厥恨之入骨,视之为不共戴天之敌。后来,李渊任太原留守。突厥依旧紧追不舍,数万兵马多次冲击太原城池,李渊派遣部将王康达率干余人出战,几乎全军覆灭。最后,巧使疑兵之计,才勉强吓跑了突厥兵。更让李渊想不到的是,盗寇刘武周,突然进据归李渊专管的汾阳宫(隋炀帝的离宫之一),掠取宫中妇女,献给突厥,突厥还封刘武周为定杨可汗。此外,在突厥的支持和庇护下,起兵闹事者甚众,内忧外患让李渊分身乏术。不仅如此,他自身更是随时都有可能被隋炀帝找借口杀掉。在这种处境之下,人人都认为李渊肯定对突厥恨之入骨,会与之决一死战。但是,李渊却“众人皆醉我独醒”,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吃惊的决定:向突厥称臣,并以“美女财宝”相赠。在局外人看来,李渊的做法实在是太离谱了。但他有自己的盘算,屈节让步虽然表面上是种屈辱,但他认为:男子汉大丈夫为成大事,不可意气用事,能屈能伸才是最明智的。因为根据天下大势,李渊已断然决定要起兵反隋。要起兵成大气候,太原虽是一个军事重镇,但不是理想的发家基地,必须西入关中,方能号令天下。西人关中,太原又是李渊万万不可丢失的根据地。所以,必须想方设法保住太原,才能顺利西进。当时,李渊手下兵将不过三四万人马,即使全部屯兵太原,应付突厥的随时出没,以及追剿有突厥撑腰的四周盗寇,也是捉襟见肘。而现在要进伐关中,显然不能留下重兵把守。唯一的办法只有求和,让突厥“坐受宝货”。因此李渊不惜俯首称臣、忍辱求和。李渊与突厥约定,共定京师,土地归他所有,美女玉帛尽数献给可汗。俗话说得好:退一步海阔天空。目光短浅、惟利是图的始毕可汗果然与李渊修好。由于李渊甘居臣下,还得到了突厥的不少资助。可汗送给李渊不少马匹及士兵,李渊又乘机购来许多马匹。此举为他拥有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骑兵奠定了基础。而且汉人素瞑突厥兵英勇善战,此时李家军中加入突厥骑兵,自然是平空增加了声势,为他建立大唐创造了有利条件。李渊为了达到自己的最终目的,在关键时刻低头向突厥称臣,才使他在建立大唐王朝的过程中少走了很多弯路。李渊能屈能伸的精神实在值得后入学习。人都有软弱的一面,当自己的力量不足以使对方慑服时,就应该适时低头,然后再争取胜利。社会虽是不断变化的,但也不可能让社会来适应你,只有你去适应社会,如果你不能面对社会现实,总是生活在对社会的不满意中,那么你就会被社会淘汰。这样对自己、对家人都是不利的,所谓“虎落平阳遭犬欺,龙游浅水受虾戏”的道理也就在于此。改掉匹夫之勇,不逞飞蛾之能,学会适当的低头,或者你就能过此难关,承受挫折,一路向成功逼近。苏东坡在《留侯论》中有这样一段话:“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俗语云:“人之不如意十之八九”、“大丈夫能屈能伸”。“能屈”就是在客观形势对己不利的时候,能够低头隐忍,而不是一味地逞匹夫之勇;“能伸”则是在外在环境对己有利的时候,能够及时利用时势促成自己的成功。能屈能伸是人的一种美德,更是人们处世的一种原则。现实生活中,顺而能进易,逆而能屈难;逆而能屈易,屈伸难上难。只要明白,暂时的屈是为了更好地伸展,暂肘的低头是为了更高地抬头,那么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21小时前
猜你喜欢的问题
5个月前2个回答
5个月前3个回答
5个月前4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爱情真善美中的张秀年中风后醒来 动了手术没 后来怎样了 说的详细一点 谢谢
5个月前1个回答
热门问题推荐
3年前2个回答
2个月前2个回答
1个月前2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4个月前8个回答
1个月前2个回答
3个月前2个回答
3个月前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