単裑仼 1星
共回答了14个问题采纳率:91.6% 评论
剧中那个场景表现的应该是在坤宁宫中进行的祭祀,总所周知,坤宁宫在清代并非皇后居所。坤宁宫的东端二间是皇帝大婚时的洞房。坤宁宫西端四间在顺治年间就改造为祭祀萨满神的神堂。
那两个布偶人,据网上搜来的一些解释进行对照,推测极可能是“喀屯诺延”——即坤宁宫夕祭中的蒙古神。
网络部分资料见下:
“喀屯诺延”为清宫萨满祭祀供奉的二神偶,原放置坤宁宫北炕的连靠黑漆座上,系绸布制神偶,有头、脸、四肢,形状矮而且胖。此即坤宁宫夕祭中的蒙古神。
从《钦定满洲祭神祭大典礼》多次叙述夕祭时"恭请穆哩罕神自西按序安奉架上,画像神安奉于神幔正中,设蒙古神座于左,皆于北炕南向"来看,蒙古神显然不在画像神与穆哩罕神之中,而且它是有"座"的。
从"撤夕祭神画像并蒙古神、穆哩罕神俱恭贮红漆匣内,安奉于北墙绘花黑漆抽屉桌上"来看,蒙古神喀屯诺延也显然不是像。在《坤宁宫陈设供器》中,也有"供蒙古神有靠黑漆座一连红片金褥"的记载。
所以乾隆年间大学士阿桂、于敏中等"依据清文详加推译伏考"得到结论说"其喀屯诺延即蒙古神,先世有德而祀"是准确的,是与实物和文献记载相契合的。他们对这样的大事是谦恭谨慎的,"不敢强为窜易,以存其本真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他们当时对喀屯诺延为蒙古神是没有疑问的。他们从这种态度而作出的解释,要经过群臣的推敲和皇帝的钦定,当时已没有什么问题。
所以,喀屯诺延为蒙古神似不成问题。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先生在分析了大量古民俗遗风后指出:"每个氏族的姑娘出嫁到外氏族家去,都要携带娘家氏族祖神神偶到婆家供奉。这是母系氏族祖神与女性联系牢固的古俗遗风在父系氏族社会的延续。"用来说明清宫萨满祭祀夕祭中的神偶"喀屯诺延"是蒙古族后妃带来清宫神堂的蒙古神身分是十分恰当的。
21小时前
猜你喜欢的问题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热门问题推荐
1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4个回答
1个月前4个回答
3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2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3个月前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