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之年是几岁

故作老成 1个月前 已收到9个回答 举报

嘉宝贝 3星

共回答了31个问题采纳率:94.5% 评论


1 不惑之年是50岁
2 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惑之年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意味着人已经度过青年期和中年期的烦恼和迷惑,进入了智慧的年龄阶段,达到了一种境界。
50岁也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意味着人已经度过了青年期和中年期,进入了后半生阶段,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3 不惑之年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概念,它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生阶段的划分和人生态度的追求,也是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的重要参考。

11小时前

18

蝶雪朦胧 4星

共回答了451个问题 评论

不惑之年指的是40岁,形容人到中年(四十岁)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

不惑之年出自《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后来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而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指6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指70岁

9小时前

3

无辜的眼神 4星

共回答了450个问题 评论

不惑之年是四十岁。

  四十岁称为不惑之年,语出孔子的《论语》“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形容人到四十岁能明辨事理。

  作家三盅说:所谓不惑之年,追求过,放弃过;奋进过,颓废过;勇敢过,退缩过;肤浅过,深刻过;天真过,世故过;普通过,二逼过。一切知觉终将在重复中变得麻木。快乐最大的天敌是重复,重播快乐,导致索然无味。同样,痛苦的N次方可以降低痛感。人生体验会随年龄增长而渐弱,得以沉淀的无非就是诸如此类平静的感悟。

6小时前

30

瓶裝妖精 4星

共回答了454个问题 评论

四十岁。

不惑之年指的是四十岁,意思是遇事能明辨不疑。因为其源于孔子所说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故后人遂以“不惑之年”来称呼年至四十岁的人。

2小时前

41

訴說幸福 2星

共回答了86个问题 评论

是四十岁。

不惑之年是四十岁的代称,不惑之年用来形容人到中年,即四十岁,这是一个大概的年龄,不惑之年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

“不惑之年”本来是用来形容,人到四十岁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后来就直接用来指四十岁左右的人。古时候,除了用“不惑”来形容四十岁左右的人以外,还用“襁褓”来形容不满周岁的婴孩,总角是对幼年的总称;豆蔻是指十三四岁的女子;还有二十岁的男子被称为“弱冠”;而满十五周岁结发的女子被称为“及笄”。而民间有着“不惑之年三不换,知命之年三不碰”的说法,所谓的“三不换”是指不换工作、不换感情、不换健康。

23小时前

17

两點孤单 4星

共回答了458个问题 评论

指四十岁。

出自《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是说四十岁的人,应该能很好地控制情绪变化,遇到事情应当明辨不疑。

  自“四十而不惑”这一句出现之后,人们就喜欢用“不惑”作四十岁的代称。不惑也可以理解为不会迷惘、疑惑等。

  不惑之年有三不换,分别指的是工作不换、感情不换、健康不换。也就是意味着这时候的人肯定安定下来了,因此工作、感情和健康都最好不要换掉。

17小时前

13

祢親媽 3星

共回答了313个问题 评论

1 不惑之年是40岁
2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到40岁时已经有了一定的人生经验和成就,开始进入了人生的另一个阶段,因此称之为不惑之年。
3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惑之年也不再是一个严格的年龄标准,而是更多地被视为一个心理和精神状态的转变。

11小时前

48

梦你安 2星

共回答了243个问题 评论

不惑之年是40岁

孔子曾经说过,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顺耳),七十古稀,

八十朝杖,八十九十耋耄,一百期颐。

四十而不惑

不惑是指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也不会有任何怀疑和动摇。你不会因为遇见什么困境,或是被众人阻碍,或者其他因素就惶惑不知所措,也就是知者不惑。人一旦到了四十岁,在经历了许多疑惑、彷徨、振奋、欣喜之后,是沉思,是恍然大悟,是更加理智。

3小时前

40

话不违心 2星

共回答了213个问题 评论

不惑之年是指的人到40岁。

不惑之年,汉语成语,拼音是bù huò zhī nián,意思是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出自先秦·孔子《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1天前

40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9595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