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樂卟作 4星
共回答了448个问题采纳率:96.5% 评论
1、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又称作“效价-手段-期望理论”,是管理心理学与行为科学的一种理论。
这个理论可以公式表示为:激动力量=期望值×效价。
激动力量指调动个人积极性,激发人内部潜力的强度;
期望值是根据个人的经验判断达到目标的把握程度;
效价则是所能达到的目标对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
这个理论是由北美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Victor H.Vroom)于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中提出来的激励理论。
2、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是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对职工工作积极性影响的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斯塔西·亚当斯于1965年提出。
公平理论认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仅与个人实际报酬多少有关,而且与员工对组织内部报酬的分配是否感到公平更为密切。员工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付出的劳动代价及其所得到的报酬与他人进行比较,并对公平与否作出判断。公平感会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动机和行为。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讲,动机的激发过程实际上是人与人进行比较,做出公平与否的判断,并据以指导行为的过程。
公平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员工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其对员工产生积极性的影响。
3、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two factor theory)亦称“激励—保健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于1959年提出,他把企业中有关因素分为两种,即满意因素和不满意因素。满意因素是指可以使人得到满足和激励的因素。不满意因素是指容易产生意见和消极行为的因素,即保健因素。
保健因素是指造成员工不满的因素,就保健因素来说:“不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不满意”,在企业里,如工资报酬、工作条件、企业政策、行政管理、劳动保护、领导水平、福利待遇、安全措施、人际关系等都是保健因素。
激励因素是指能让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激励因素即使管理层不给予其满意满足,往往也不会因此使员工感到不满意,所以就激励因素来说:“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满意”。
4、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指出,人们需要动力实现某些需要,有些需求优先于其他需求。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结构是心理学中的激励理论,包括人类需求的五级模型,通常被描绘成金字塔内的等级。从层次结构的底部向上,需求分别为:生理(食物和衣服),安全(工作保障),社交需要(友谊),尊重和自我实现。这种五阶段模式可分为不足需求和增长需求。前四个级别通常称为缺陷需求(D 需求),而最高级别称为增长需求(B 需求)。
在后续的研究中,马斯洛逐步把五阶段模型已经扩大为八阶,包括认知和审美需求、自我实现、超越需求。
5、德鲁克的目标激励理论
目标管理理论是由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根据目标设置理论提出的目标激励方案。
其基础是目标理论中的目标设置理论。目标管理强调组织群体共同参与制定具体的可行的能够客观衡量的目标。它是在泰罗的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套管理制度。
目标管理把人视为“社会人”,认为人不只是为面包而生存,影响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因素,除物质条件外,还有社会、心理因素,工作效率主要取决于员工的士气,而士气又取决于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成就动机理论
所谓的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希望从事对他有重要意义、有一定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能取得完满的优异的结果和成绩,并能超越他人的动机。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C·McClelland)通过对人的需求和动机进行研究,于20世纪50年代在一系列文章中提出成就动机理论。麦克利兰把人的高层次需求归纳为对成就、权力和亲和的需求。他对这三种需求,特别是成就需求做了深入的研究。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威廉·阿特金森(John William Atkinson)于1963年将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进一步深化,提出了具有广泛影响的成就动机模型。
麦克利兰把人的高层次需求归纳为对成就、权力和亲和的需求。其次,由于具有不同需要的人需要不同的激励方式,了解员工的需要与动机有利于合理建立激励机制。
成就动机是一个个体追求着个体价值的最大化,或者在追求自我价值的时候,通过方法达到最完美的状态。它是一种内在驱动力的体现,同时也能够直接影响人的行为活动,思考方式,并且是一种长期的状态。
7、XY理论
XY理论是由道格拉斯·麦克里戈(Douglas M.McGregor,1906-1964)于1957年在他著的《企业的人性面》一书中首次提出来的理论,实质上是XY假设。
所谓X理认,即认为人性本恶,而所谓的Y理论,即认为人性本善。
后续,又不断地推出相关的新的理论,比如,Z理论是“以争取既追求效率又尽可能减少当局与职工的对立,尽量取得行动上的统一”。管理界还提出了H理论,H即Haier,海尔创造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H理论”是:主动变革内部的组织结构,使其适应员工的才干和能力,而最终实现人企共同发展。
从现代管理发展的趋势来看,似乎Y理论更容易被大多数人接受,但这并不代表说Y理论就十分正确、任何情况都适用;也不等于说X理论就完全错误,毫无用处。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还是要将两者结合起来,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
8、强化激励理论
激励强化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创建。激励强化理论指对强化的作用机理、强化物的分类与组合、强化的过程分析以及强化的操作技术性设计等,形成了系统的学说。其中的正强化优先观点,在现实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用强化理论塑造新型人类社会的设想,不仅在学界,而且在民众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其社会影响远远超出了学术范围。
斯金纳认为,激励涉及到以下两种反射过程:S(刺激)→R(反应)和R(反应)→S(刺激)。从而补充和丰富了此前心理学家提出的行为反应模式。
“有钱能使鬼推磨”,而拿了钱的鬼不见得会去推磨。刺激对其后的行为无法形成有效的制约,而且具有被动性。不发奖金不干活,但发了奖金不见的就有积极性;没钱的时候觉得有了钱就一切好办,有了钱才发现钱也不是万能的。
18小时前
需要人陪伴 4星
共回答了426个问题 评论
在运用激励管理的过程中,领导者在管理工作中有以下八种激励理论方法值得学习借鉴和运用:
1.目标激励。就是领导者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设置适当的工作目标,或帮助、指导下属制定和树立相应的工作目标而达到激励目的的做法。必须始终坚持把单位的整体目标与下属部门的目标以及员工个人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2.参与激励。即广泛吸收下属参与单位内部重大问题的讨论决策以及各项活动的监督管理。目的是让下属在参与决策和监督管理的过程中,深切地感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成就和成长,进一步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责任感,使之自觉地把单位的前途和命运当成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使他们的工作热情始终保持旺盛和持续高涨的状态,进而在单位内部形成一种“奋发向上、你追我赶,干事创业、争先创优”的良好局面。
3.待遇激励。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始终坚持将员工的薪酬待遇、职称评定、职务提升、荣誉奖励、培训深造与其业绩直接挂钩,提优汰劣,奖勤罚懒。对那些成绩十分显著、表现特别突出的员工,还要进行重奖(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争创一流的工作热情。但需注意的是,要有效发挥待遇激励的作用,必须强化对员工的目标管理,通过建立竞争机制,严格考核奖惩,保证公平竞争,反对平均主义,否则,只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4.榜样激励。即通过典型示范作用来激发员工去模仿学习,以积极引导他们的行为向组织所希望的目标方向发展。当然,领导者在树立榜样并利用榜样激励时,切忌“盲目拔高”,这是因为,只有实事求是的榜样,才最具有号召力和感染力。与此同时,在榜样激励中,领导者身先士卒、以身示范的作用不可小视。
5.情感激励。感情因素对人的情绪影响极大,情感激励是一种基本的激励方式。上下级之间的相互关心和爱护、相互信任和尊重,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有助于彼此之间的亲密和谐,有助于凝心聚力良好局面的形成。当然,情感激励也要注意适当。要注意场合,掌握分寸,讲究技巧,使大家都愿意敞开心扉谈思想,心情舒畅搞工作。一旦把握不准,运用不当,就会产生负效应。
6.逆反激励。通俗地讲就是以“反”示顺。为更好地刺激员工,领导者和管理者“蓄意”向他们提示或暗示与此相反的另一种结果,而这种结果恰恰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从而促使他们努力工作,向着组织既定的工作目标迈进。
7.危机激励。即通过让下属认识到组织与自身所面临的危险和困境,从而激发其奋勇直追、敢攀高峰的一种激励方法。作为称职的领导者,要经常唤起下属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8.惩罚激励。惩罚激励是相对于正激励而言的,属负激励的范畴。即指领导者通过惩罚手段,促使下属采取符合组织需要的行为,达到教育警示他人目的的一种激励方法。具体包括扣发工资奖金、罚款、赔偿以及批评、降级、降职和淘汰、开除等多种惩罚措施。
总之,领导者激励下属的方法多种多样,而且每一种方法都是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对下属进行激励。在具体运用过程中,领导者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选择,以最有效地激励下属,充分发挥激励管理激发员工内在潜能的巨大作用,促使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以保证组织目标最终全面实现。
16小时前
猜你喜欢的问题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热门问题推荐
1个月前1个回答
3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3个回答
3个月前3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3个月前9个回答
4个月前1个回答
3个月前2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