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世孤 1星
共回答了112个问题 评论
《千字文》是由一千个汉字组成的四字韵书,因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且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很适于孩童诵读,在民间影响极大,成了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最早、最成功的承上启下的启蒙教材。
中国很早就出现了专门用于启蒙的识字课本,秦代有《仓颉篇》、《爰历篇》,汉代则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贾鲂的《滂喜篇》、蔡邕的《劝学篇》、史游的《急就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有《埤苍》、《广苍》、《始学篇》等等,这些被称为“字书”的作品多数影响不大,只有《急就章》对后世产生了影响。《急就章》虽然是《仓颉篇》之后,较突出的小学之书,但由于篇章过长等原因,在流传中出现了问题,故到南北朝时已大不如前,而这一时期出现的一些启蒙读物如《庭诰》、《诂幼》之类,可读性有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急需有一种新的启蒙读物问世,于是《千字文》就应运而生了。
相传《千字文》成书于南朝梁武帝时代,当时鉴于宫廷教学中没有合适的启蒙读物,梁武帝萧衍令学者周兴嗣(?-521)从王羲之书写的碑文中拓取不重复的一千个字,编纂成文以供皇子们学习。周兴嗣本为贵族后裔,13岁开始到南朝齐的京师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游学,十几年后,精通经史,下笔成章,一生中撰有《梁皇帝实录》、《皇德记》《起居注》、《职仪》等百余卷。公元502年,梁武帝萧衍代齐建梁,周兴嗣上奏《休平赋》,文章非常优美,受到梁武帝重视,聘用他任“安成王国”侍郎,后又升为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接受任务后,由于字字孤立,互不连属,苦思冥想了一整夜,据说因用脑过度,以致第二天鬓发皆白,但终于将这一千个汉字串联成一篇内涵丰富的四言韵书。梁武帝读后拍案叫绝,即令送去刻印,刊之于世,这就是流传至今已1500年的《千字文》。《千字文》与《三字经》、《百家姓》相比,基本不存在原著被后人反复修改增补等问题,因而版本清楚,面貌原始,这给我们的阅读带来了许多方便。
《千字文》虽然有限的一チ个汉字,但并不是简单的文字堆砌,而是组成通俗的能够表达一定意义的250个句子,每句四字。这些句子的安排前后连贯、音韵谐美,以儒学理论为纲,熔各种知识于一炉,有条不紊地介绍了天地、自然、修身、处世、道德、地理、历史、农耕、祭祀、园艺、饮食、起居等方面的丰富内容,并通篇贯穿以统一的思想,脉络清晰,语言洗练,在文采上独领蒙学读物风骚,其长处是此前读物所缺少的。明代古文大家王世贞称此书为“绝妙文章”,清之褚人获赞其“局于有限之字而能条理贯穿,毫无舛错,如舞霓裳于寸木,抽长绪于乱丝"(《坚瓠五集》)。总括全书,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从天地开辟讲起,第二部分重在讲述人的修养标准和原则,第三部分讲述与社会政治有关的情况,第四部分主要描述恬淡的田园生活和对民间温馨的人情向往。
旧有打油诗云:“学童三五并排坐,天地玄黄喊一年。”现代著名学者胡适曾经说过:他5岁时就读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可是当了10年大学教授后,还是不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可见《千字文》这一千个字看似不多,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十分深刻。
9小时前
猜你喜欢的问题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热门问题推荐
2个月前3个回答
3个月前2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3个回答
3个月前2个回答
3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4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2个月前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