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注意 3星
共回答了336个问题采纳率:94.4% 评论
册页中国书画装裱体式之一。又称册叶,叶册。由一张张对折的硬纸板组成,可以左右或上下翻阅。册页有三种样式,一种是横式画心,裱成上下翻阅的,称为“推篷式”;一种是竖式画心,裱成左右翻折的,称为“蝴蝶式”;另一种裱成通折连成一体的,称为“经折式”(经摺式),较小的竖条称为“折子”;也有的裱成单片,称为“散装”。一般册页均取偶数,少则四开、八开,多则十二、十六、二十四开等,页数再多可分为两册,每本册页的前后各加素白副页(又称护页)两开或四开。一般都外镶边框,上下加檀木、楠木或宋锦裱装的硬壳板面做为封面和封底,收叠时成一部书状。这样无论是欣赏、携带,还是保藏都比较方便。一、源流起源于唐代,是为解决长卷翻看不便和散页保藏不便,受书籍装帧影响而产生的一种书画装裱形式。在唐以前,书籍、字画多数是卷轴,卷轴式书籍不便阅读,如果要读一卷书的最后一个章节的话,必先展舒到最后方可,费时费力。为了方便阅读,唐人便把横卷款式的书籍折叠起来,像折扇一样,前后再糊以较厚的纸作封面,起牢固作用。因唐代的书籍多为经书,故称为“经折式”册页。印刷术的发明又促进了这一款式的发展,后来又出现了“包背装”与“蝴蝶装”,一直延用至今。自唐时,即有人把长幅画卷切割、装裱成单幅叶子,又因叶子久翻易乱不便保存,进而装潢成册,人称为“页册”。自唐宋以来,各代的书画集藏者,将一些零散的单件式手札、团扇、折扇类书画小品,分门别类地集中改装成册页。现存的明清以前的原装册页,除了少数敦煌实物以外几乎未见。而明清以前的不少小幅书画原作,因明清人集装成册后,才使其得以留存至今。可见册页对于小幅书画原作的收藏保护之价值。到了明朝,册页开始成为时尚,故明清时的成本册页,多是预先装裱制作成册,后作书画。二、类别与制式册页的分类方法有两种,即样式和制式的分类。从样式上说,册页大体分为两类。一类为折叠式,另一类是活页式。折叠式册页上下表层装有硬壳封面,与此相连的页心为前后重复开合的相连叠体,其前后两面皆可有画;活页式册页较为简单,一般将单幅作品裱成单页,并以盒装。从制式上说,可分为集成册页和空白册页两类。集成册页是先有页心书画,后经装裱而成的册页;而空白册页则是先预制成的册页。从历史沿革可以推断,集成册页应是起源,且一直占据历史上的主流;而从当代的发展看,空白册页制式大有成为主流的趋势。册页的画幅较小,直长者像小轴,横长者像小卷,也有许多近于正方形、正圆、椭圆、葫芦腰,以及拆下来的各种形状的扇面等集装成册。三、应用册页的内容丰富多样,无所不包。有整本成套的绘画或书法册,也有书画对半的,其中有山水册、人物册、花鸟册、杂画册,也有红楼梦人物册、梅兰竹菊册,更有碑帖、公文、奏折等等不一而足。到了当代,西学东渐,中国画受西洋素描写生影响,册页又成为一些国画家便携的写生本,可称之古为今用。现在的许多场合,又用做签名簿等。 四。装裱; 册页不需进行接镶,将画心摆(定位)。挖(裁切)即可。五镶式则可直接镶上。 蝴蝶装、推篷装、经折装以及转边册页,其摆、挖的做法是相同的。具体步骤是:将画心按要求摆放在嵌料上,定位之后,在画心背面四角抹少许稠浆与嵌料相粘,随之压放一旁候干。挖裁的方法同立轴一样(只是立轴单挖,而册页是画心与嵌料一同挖),不赘述。为了避免发生差错,可依前后顺序在画心与嵌料上进行编号。 四扇、折扇等异形画心的挖裁,有以下几种方法。 1)熟练者可直接握刀挖裁;它要求操作者眼力要准,手力要稳。 2)以硬纸折成局条宽度作“样子”,并将其粘于裁刀内侧,行刀时,“样子” 对准画心边口,即可达到满意的效果。 3)先修剪好画心(称“修扇面”),并将其用稠浆粘合于嵌料上作“样模”,再依其边沿挖裁。 4)先修剪好画心,并将其压放在嵌料上,再沿画心边沿画线做记。尔后,依线挖裁。 5)将扇模压放在画心上做尺准,沿其边口挖裁、挖折扇。 另外,曲线尺等辅助工具亦能派上用场。 为了保证摆、挖工作的准确性,可在异形画心上、下、左、右四个方位,连同嵌料一道划印痕做记,以避免位置的错移,粘合于底。
9小时前
猜你喜欢的问题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热门问题推荐
1个月前3个回答
3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2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3个月前1个回答
3个月前4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2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