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巷的由来是什么

离开又怎样 3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吾君只爱妾 4星

共回答了482个问题采纳率:97.4% 评论

根据史料记载,张文瑞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书于后寄归。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

后人用“仕义巷”(或“六尺巷”)蕴含的故事内容,表达宽容、忍让、豁达是一个人有涵养、有品质、有品位的重要表现。作为人没有必要和别人斤斤计较、争强斗狠,给别人让一条路,就是给自己留一条路。在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仁义巷”的故事表达的不仅是有德之人的谦和礼让精神,实际上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

11小时前

20

牧马人 1星

共回答了1个问题 评论

仁义巷,或者叫“六尺巷”,出自于一段历史典故。史料记载,张文瑞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书于后寄归。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清朝时安徽省桐城,有一位大学士名叫张英,在朝廷做宰相。他有一个姓叶的邻居在地方上当地方官。这位邻居在盖房子的时候,把自家的院墙往张英家挪了三尺。张英的妻子马上修书一封到京城,请求张英主持公道。

张英看完书信后回了一封信,这封信的内容是一首诗,诗曰:“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他妻子收到信后不但没有跟叶家计较,还把自家的院墙扒掉,往自己家里面退了三尺。

叶家一看很汗颜,结果把垒好的院墙扒掉,往自己家里又退了三尺,于是就有了六尺的巷道。

一时间,两家处理问题的做法传为美谈,这段佳话也成桐城人以礼待人的一个写照。

9小时前

18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9595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