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评洛神赋图表现手法

泊孤舟古渡 3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帶我離開吧 2星

共回答了23个问题采纳率:99.4% 评论

《洛神赋图》是东晋顾恺之的画作,被认为是第一幅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画作,在现存的中国古代绘画中,开创了中国传统绘画长卷的先河。今已失,现主要传世的是宋代的四件摹本。此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画风仍存六朝遗韵,是保存较好、也是最接近于原貌的一件。绢本设色,纵27.1厘米,横572.8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来源

此画是以魏国的杰出诗人曹植的名篇《洛神赋》为蓝本创作的。《洛神赋》以浪漫主义手法,描写曹植与洛水女神之间的爱情故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发挥了高度的艺术想象力,富有诗意地表达了原作的意境。长卷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

11小时前

14

婦女主任 1星

共回答了159个问题 评论

(1)空间魅力 《洛神赋图》画卷中画师精心地设计了其间人物的高度变化、山水远近流淌、树木山石的分布和离散等, 同时画卷将故事的开端、发展经过和结局都展现出来, 这样的结构变化和时间安排将古人的审美意向和强烈的时空感进行了清晰的刻画。同时这样的 “连环画” 形式将故事的优美旋律和绵绵的情思相互贯穿, 让平面的画卷形成一个立体空间, 使人们穿梭在故事中随着画中人物的情感变化而顾盼流连。画中的神化部分制造出一种如梦似幻的仙境景象, 诸多神兽和神仙人物的出现, 给画卷蒙上了一层宗教色彩和虚幻色彩, 而画中的诸多景物的大小、形状、线条、明暗、冷暖之间错落有致, 动静结合, 目不暇接地展示着应有的事物, 使画面充满生机和活力。尤其是画中体现的 “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特点, 将画师自身的浓厚情感和赋文中真挚的情意都充分表达出来, 达到物中有情, 情溢于 山水之间的诗情画意之意蕴。

(2)情感之美 《洛神赋图》中最美的不是洛神惊艳的容貌, 也不是如梦似幻的景色, 而是那贯穿始终荡气回肠的绵绵情意和顾盼流连间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人神之间触不可及的悲凉和遗憾。情感是艺术的升华, 《洛神赋图》便将这种情感展现在画卷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中, 使得这幅画卷美到脱俗。画卷中, 画师将赋文中 “人神道殊” 的情感悲剧深深地体现了出来。首先是洛神在画卷中同样是一个幻化的神灵,她对曹植有着深深的眷恋, 在画卷中洛神侧目顾盼曹植的画面使人联想到女子深情却害羞的场景, 然而, 因为自己是神, 洛神即使深深地爱慕曹植也依旧不敢与他靠得太近。而再观曹植, 当他在洛水之滨看见洛神之时, 几乎冲动得想要站起, 伸手去触摸, 然而, 却似有顾忌一般, 只能深深凝望, 无法再向洛神靠近一分。由此, 二人彼此凝望, 含情脉脉, 其间的情意绵绵无法言表。洛神在不得不离去之际, 与曹植话别的场面, 两人的距离是如此的近,却依旧无法触及, 曹植眼中的悲伤和洛神眼中的留恋将画卷的情感渲染到高潮, 相望不能相守的无奈和心酸蔓延到画卷中的每个角落。即使在神府的车仗如此浩大的气势下, 依旧不能淹没两人之间的深情, 洛神回望, 曹植追思和无尽的等待, 换来了一场离别的心伤。正是这种黯然神伤的情感变化回旋在山水之间, 才为画卷增添了无尽的艺术魅力, 使人们与画达到心灵上的共鸣。

9小时前

42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9595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