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晨忆雨中 1星
共回答了174个问题采纳率:90.4% 评论
安史之乱的具体经过:
安禄山起兵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755年12月16日),安禄山趁唐朝廷内部空虚腐败,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共约15万士兵,号称20万,在蓟城南郊(今北京西南)誓师,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以清君侧”为借口于范阳(今北京)起兵。当时全国承平日久,民不知战,河北州县立即望风瓦解,当地太守、县令或逃或降。
唐军抵抗
唐玄宗于同年十一月十五日得知安禄山反讯,犹豫后任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阳、平卢(今辽宁朝阳)节度使,准备防守;命皇六子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东征。
长安失守与玄宗退位
唐玄宗于十一月十五日派特使毕思琛往东都洛阳募兵防守。安禄山的大军虽遇阻碍,但由于杨国忠的无能,使安禄山于同年十二月十二攻入洛邑。东京留守李憕和御史中丞卢奕不降,为安禄山所杀。河南尹达奚珣投降安禄山。负责守卫洛阳的安西节度使封常清、高仙芝采以守势,坚守潼关不出。唐玄宗听信监军宦官诬告,以“失律丧师”之罪处斩封常清、高仙芝。天宝十五载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改元圣武。
2小时前
最终的信念 2星
共回答了245个问题 评论
1、安史之乱爆发,755年,节度使的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天宝十五年占领长安、洛阳,杨国忠和安禄山有矛盾,安禄山怕杨国忠对己不利,所以以讨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叛变,安禄山一路南下,不到两月,就已攻打到洛阳,自立为燕帝,国号燕。安禄山破潼关以后,活捉了唐朝将领哥舒翰,冲入长安。玄宗拔腿就跑,跑到了南方四川,当他逃到马嵬驿的时候,军士突然哗变,杨贵妃被逼自缢,太子李亨即位灵武,这就是肃宗。
2、安禄山被他的大儿子安庆绪所杀。唐朝军队趁这个空隙,收复了长安和洛阳。史思明投降唐王朝,受封为范阳节度使。唐室恐怕史思明再次叛乱,所以想把他消灭,不料,休息泄露,史思明立马反叛。郭子仪、李光弼攻打安庆绪,包围了邺郡,史思明带兵援助安庆绪,合并其兵,回到范阳,称为大燕皇帝。
3、思明后来又被他儿子杀害。李光弼再借回纥的军队,打败史朝义。史朝义部下发生兵变,史朝义又被部下所杀,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统治阶级和人民之间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唐玄宗时期,社会经济达到空前繁荣,出现了盛世的局面,但同时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土地兼并,均田制遭到破坏,农民失去土地变成流民。再加上,唐朝最高统治集团日益腐化。从开元末年,唐玄宗就整天过着纵情声色的生活,统治阶级的腐朽进一步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广大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痛苦不堪,生不如死。
1小时前
猜你喜欢的问题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热门问题推荐
1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2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2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3个月前6个回答
1个月前2个回答
1个月前3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