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的梦 4星
共回答了419个问题 评论
“饮鸩止渴”典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四十八·霍谞传第三十八》:“光衣冠子孙,径路平易,位极州郡,日望征辟,亦无瑕秽纤介之累,无故刊定诏书,欲以何名?就有所疑,当求其便安,岂有触冒死祸,以解细微?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岂可为哉!”
东汉时,有人于大将军梁商之前,诬告霍谞之舅父宋光,私自删改朝廷诏书,光为此而入狱。时年仅十五岁之霍谞上书予商,为光辩白。书曰:“光位极州长,素来奉公守法,无纤介之罪,纵于诏书有所存疑,亦不敢冒死而擅改。犹如人在饥时,以毒草来充饥;而于渴时,饮鸩酒以解渴,甫一沾唇,未入腹中,已告命丧,焉可为哉?”商阅书后,甚觉有理,呈于皇上。未几,光免罪获释。
21小时前
絕蝂寶貝 4星
共回答了492个问题 评论
饮鸩止渴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它的典故来自于中国战国时期的故事。
当时,楚国有个大夫叫廉颇,他曾经与秦国进行过多次战斗,并且屡战屡胜。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衰弱,廉颇开始失去了往日的雄心壮志,并逐渐被自己的家族所遗弃。
一天,廉颇听说秦国打算攻打楚国,但楚国的内部已经出现了分裂,各地的诸侯们也无法团结起来防御秦军。为了振奋楚国的士气,廉颇来到了楚王的面前,向他献上自己的计策:用毒药饮来骗过秦军,让他们误以为这是一种可以解渴的饮料,然后等待时机反击。
楚王听信了廉颇的计策,派人将一碗看似清凉解渴的饮料送到了秦军的手中。秦军中不少人都喝下了这碗毒饮,结果在饮用后不久就死亡了。接下来,楚国趁势发动了反击,成功地击败了秦军。
这个故事成为了“饮鸩止渴”成语的来源,寓意为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而采取的不切实际、自欺欺人的手段,短暂解决困境但最终会面临更多问题和挑战。
14小时前
转过那苍凉 5星
共回答了55个问题 评论
【饮鸩止渴】
【解释】: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典故】:《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
说得是东汉时,担任过廷尉的霍谞,从小勤奋好学,少年时代就读 了大量儒家经书,在当地出了名。 霍谞有个舅舅名叫宋光,在郡里当官。由于他秉公执法,得罪了 一些权贵,被他们诬告篡改诏书,从而押到京都洛阳,关进监狱。 宋光下狱后,霍谞的心情一直不平静。当时霍谞虽然只有十五 岁,但各方面都已经比较成熟。他从小常和宋光在一起,对舅舅的为 人非常清楚,知道舅舅不可能干这种弄虚作假的事。他日思夜想怎 样为舅父伸冤,最后决定给大将军梁商写一封信,为舅舅辩白。信中 有这样一段话: “宋光作为州郡的长官,一向奉公守法,以便得到朝廷的任用。 怎么会冒触犯死罪的险去篡改诏书呢?这正好比为了充饥而去吃附 子,为了解渴而去饮鸩呢?如果这样的话,还没有进入肠胃,到了咽 喉处就已经断气了。他怎么可能这样做呢?”梁商读了这封信,觉得 很有道理,对霍谞的才学和胆识也很赏识,便请求顺帝宽恕宋光。不 久,宋光被免罪释放,霍谞的名声也很快传遍了洛阳。
鸠据说这是一种鸟,鸟的羽毛含有剧毒,只要把羽毛泡在酒里,立成毒酒,饮之立毙。。
中国古代的毒药中,最有名的应该是「鸠」这种毒药,成语中的「饮鸠止渴」便是源自于此
9小时前
猜你喜欢的问题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热门问题推荐
1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2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3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4个月前1个回答
4个月前2个回答
4个月前4个回答
4个月前3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