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甲控 2星
共回答了278个问题 评论
首先,东汉《说文》中没有收录「耍」字,「耍」字出现得非常晚。
目前我看到的文献,「而」字最早见于唐宋时代:
最早收录「耍」字的字典是金代韩孝彦所编的《改并五音类聚四聲篇海》,简称《篇海》,读音为「洒」,有两个意思:
尖耍、俊利也
戏也
《康熙字典》引《篇海》:沙下切,音灑。尖耍,俊利也。戲也
「尖耍」的意思是「逍遥;游荡」,
引自:《汉语大词典》第3401页 第2卷 1657
如:
宋朱敦儒《好事近》词之六:「一棹五湖三岛,任船儿尖耍。」
宋杨无咎《人月圆》词之二:「闹蛾斜插,轻衫乍试,闲趁尖耍。」
另一个义项「俊利」,也就是「飘逸、俊秀、犀利」的意思。如:神采俊利、言辞俊利
「俊利」可能是「 俊丽」的异形词。
后来,「尖耍」的意思渐渐消失了,「耍」只有「戏耍、玩耍、逗弄」的意思。
如明代《正字通》所言,「耍」完全是一个俗字,很少字典收录这个字,只出现在方言和词曲中:
有一种解释认为「耍」是「会意字」,从「而」从「女」,「而」是表示「颊毛」,所以,会「颊毛戏弄女子」之意。
这种解释完全是胡说八道,没有任何可信度。什么「一朵梨花压海棠」更是没边的胡诌八扯。
第一,这个解释没有任何古代文献记载,完全是望文生义。
第二,「耍」更古老的意义「尖耍,俊利」,「颊毛戏弄女子」怎么解释?
第三,「而」的本义不一定表示「胡须」,这个问题是有争议的。
「而」字造字本义有两种说法:
「而」为「耏」、「髵」的初文,本义为「頰毛」,假借表示虚词,久借不归。
学者李圃认为「而」是「馘」的初文,象「倒首長髮」之形,「馘」在金文中写作:
第四,楷书的「而」这个部件有多个字源:
汉字「需」中有「而」,但其实这个「而」是「天」字演变过来的,「天」是「颠、顶」的初文。
汉字「耑」是「端」的初文,「耑」中的「而」是「不」演变过来的,「不」是「丕」的初文,像「地下根须」之形:
这个问题以前讲过,是隶变导致的「汉字构件趋同」,比如:「奉、春、秦」上面都是「三人」,但却完全是不同部件演变过来的。
所以,「而」的本义不一定表示「胡须」,且作为汉字部件的「而」,不一定是汉字「而」,只不过巧合同形而已。
另外,我看到有种说法说「耍」是「傻」的后起字,或说是「誜(shua3)」的讹变字。
但是,我也没有看到很好的文献证据,能够支撑这一点,就不多谈了。
----分割线--------
综上所述,「耍」为什么从「女」,不知道!
「耍」解释成「颊毛戏弄女子」几近穿凿,纯粹是望文生义。
可能「耍」是一个讹变字,由什么字讹变而来,今天已经无从稽考。
又或者就是一个纯粹的记号字,没有任何意义。。。。。等等。可能性很多。
所以,释读汉字要详细考虑,多方自洽,同时要恪守「存疑不断」的原则。
有疑点或者证据不足,就先放下来,说不定以后很而然看到一个文献证据,也就豁然开朗。
汉字字形解读不是看图说话,望文生义的想当然。
3小时前
猜你喜欢的问题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热门问题推荐
3个月前2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9个回答
1个月前2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3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4个月前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