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客意》一诗的赏析

七月幺幺 1个月前 已收到2个回答 举报

说尽岁月 3星

共回答了363个问题采纳率:93.2% 评论

三杯渐觉纷华远,一斗都浇块磊平。  

醒复醉,醉还醒。灵均憔悴可怜生。  

《离骚》读杀浑无味,好个诗家阮步兵!  

  这是一首借酒浇愁感慨激愤的小词,盖作于金源灭亡前后。当时,元好问作为金源孤臣孽子,鼎镬馀生,栖迟零落,满腹悲愤,无以自吐,不得不借酒浇愁,在醉乡中求得片刻排解。这首词就是在这种背景和心境下产生的。  

  词的上片四句,表述了两层意思。前两句以议论起笔,为一层,是说只近浮名而不饮酒,也未必有其成就。“浮名”即虚名,多指功名荣禄。元好问在金亡前后,忧国忧民,悲愤填膺,既无力挽狂澜于既倒,乃尽弃“浮名”,沉湎面于醉乡。其《饮酒诗》说:“去古日已远,百伪无一真。独馀醉乡地,中有羲皇淳。圣教难为功,乃见酒力神。”《后饮酒》诗又说:“酒中有胜地,名流所同归。人若不解饮,俗病从何医?”因而称酒为“天生至神物”。此词上片第二层意思,便是对酒的功效的赞颂:“三杯渐觉纷华远,一斗都浇块磊平。”“纷华”,指世俗红尘。词人说,三杯之后,便觉远离尘世。然后再用“一斗”句递进一层,强表现酒的作用和自己对酒的需要。“块磊”,指郁结于胸中的悲愤、愁闷。词人说,用这种特大的酒杯盛酒,全部“浇”入胸中,才能使胸中的郁愤平复,也就是说,在大醉之后,才能暂时忘忧,而求得解脱。词人就是要在这种“醒复醉,醉还醒”即不断浇着酒的情况下,才能在那个世上生存。“灵均”以下三句,将屈原对比,就醉与醒,饮与不饮立意,从而将满腹悲愤,更转深一层。“灵均”即屈原;“憔悴”、“可怜”,暗扣上片“且看”句意。《楚辞。渔父》说,“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但屈原却不去饮酒,仍是“众人皆醉我独醒”。以其独醒,悲愤太深,以致憔悴可怜。这里词人对屈原显然也是同情的,但对其虽独醒而无成,反而落得憔悴可怜,则略有薄责之意。  

  因而对其《离骚》,尽管“读杀”,也总觉得全然无味了。“浑无味”,并非真的指斥《离骚》无味,而是因其太清醒、太悲愤,在词人极其悲痛的情况下,这样的作品读来只能引起更大的悲愤;而词人的目的,不是借《离骚》以寄悲愤,而是要从悲愤中解脱出来,这个目的,是“读杀”《离骚》也不能达到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所以只有饮酒了(像阮步兵那样)。以“好个诗家”独赞阮步兵,显然,词人在屈阮对比亦即醒醉对比之中,决然选中了后者,词人也走了阮步兵的道路。

7小时前

49

迷恋她的 2星

共回答了71个问题 评论

客意元好问雪屋灯青客枕孤,眼中了了见归途,山间儿女应相望,十月初旬得到无?

客居他乡的游子,难免会有思乡的情怀,偏偏又遇到这飞雪寒夜、贫屋青灯的凄凉情境,怎能不令诗人倍感孤独、寂寞呢?

“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首联即用冷清的环境奠定了全诗的基调;颔联顺承而下写到自己孤枕难眠,在半醒半梦中仿佛清清楚楚的见到了归家的路程,进一步渲染诗人内心思乡的愁绪;至最后两联,诗人似乎远远看见了孩子们在门前眺望,盼望着爹爹的归来;明明是是自己思念亲人,诗人却偏偏说家人是如何思念自己的,这和白居易的“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曲折婉转的写法,更加反衬出作者对家人的深深思念之情。这首诗用语自然朴素、明白晓畅、感情真挚,读来令人动容。

5小时前

4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9595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