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什么意思

读你心温情 1个月前 已收到4个回答 举报

大哭的鲨鱼 4星

共回答了457个问题采纳率:93.1% 评论

可以这样理解:

审问之,推究问题;(审,谓详观其道也。——《荀子·非相》)

博学之,充实学识;笃行之,积累数据;

慎思之,分析数据;明辨之,归纳规律;

还可以这样理解

慎思之,心有灵犀;审问之,推究问题;(审,谓详观其道也。——《荀子·非相》)

博学之,知疑问师;笃行之,务实求证;明辨之,感而遂通;

16小时前

11

脸红的早晨 1星

共回答了182个问题 评论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出自《礼记·中庸》。

要广博地学习,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不学则已,既然要学,不学到通达晓畅绝不能终止;不去求教则已,既然求教,不到彻底明白绝不能终止;不去思考则已,既然思考了,不想出一番道理绝不能终止。

不去辨别则已,既然辨别了,不到分辨明白绝不能终止;不去做则已,既然做了,不确实做到圆满绝不能终止。别人学一次就会,我要学一百次;别人学十次就会,我要学一千次。果真能够实行这种方法,即使是愚笨的人也一定会聪明起来,即使是脆弱的人也一定会坚强起来。

14小时前

33

彼此怀念 4星

共回答了474个问题 评论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语出《中庸》。这句话如果按圣人之道解释,“之”,代词,代仁。

什么是仁?天道无私,大道无私,人道为仁。“允执阙中”,人生观和世界观两头取道的时候,价值观随世而取为稳定,道势如水。

广泛地学习,择其仁者而从之;质疑、寻求释疑,解决行为方案;慎思之,少去臆测别人的不好;明白地判断事态发展,仁道之所在;笃行之,专心一意地行仁,仁道,行仁为行道。

根据中庸书接下来的几句,学的知识要能变通使用在日常用语中,并且在生活中实行,“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论语》13.5“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借着题主的问题,我又看了一遍中庸,顺便点评一下这书。《中庸》其中有句“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都没有人注意这句话吗?所以绝对不是战国初年成书。子思不能活三百岁,所以这书不是子思写的。

《中庸》是儒生读《论语》后修道有感之作。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夫子并不崇周朝,“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

二、作者对圣人只怕是有啥误解,圣人教化天下,夫子即使没有国土那也是“素王述训”,夫子自言隐不隐“无可无不可”,怎么可能“遁世而不见知而不悔,为圣者能之”?

三、圣人之道言君子之道五:“恭宽信敏惠”,皆为管理者以治证道的自修规范,哪来的“造端乎夫妇”?“天下之达道五”,圣人之道唯行义以达其道!

四、中庸为治国之道,这句话有引用《论语》章节,但中庸就是允执阙中啊!圣人之道的礼是公资源公制度,公忠天下人民为大孝,对父母并不是顺啊!是“现志不从”。五、其书言舜之大孝为“富有四海之内”,这个财迷贪名执利哦!《论语》尧曰:“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天子之治要在于担当的心性和能力!六、其说话的对象,一会在君子一会在私行,颠颠倒倒立好多条款,理教之先河,所以程朱理学使劲夸这书。理教是个啥?为了资本利益牺牲人性的歪论,为金钱服务的学说。

《中庸》这书,吹牛吹得挺好,价值观稳定的句子都是夫子言或者《诗》云,但我们读书得看全书价值观吧?不能断章取义吧?有的句子写得不错,但全书价值观混乱才是问题吧?不知道怎么能与《论语》并列的!

《论语》是圣人之道,人文圣典。宗经原圣,直接读《论语》就行了!

11小时前

16

俄要去尼 3星

共回答了304个问题 评论

我们平常要多读书,要博览群书,各个方面的知识都要顾及到,以备急时之用,我们不但要多读书而且再读的时候要有我们自己的思维,要用与世俱进的眼光来看到我们所读的书,并且我们在按书中意思去实践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考虑认真研究,要理解了我们的目的后再去行动,以免因为我们的轻举妄动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既然我们经过深思熟率觉得我们的计划是可行的,那你还等什么呢,那就赶快行动吧,请记住一旦行动就要有结果

7小时前

25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959505@qq.com